-
干湿香港脚附论
...升浸一伏时于银石器中文武火煮酒干为度升同乌头煮酒盐补泻丸(余居士选奇方)治干香港脚。及腿膝无力。行步艰难。南木香川芎槟榔大黄大麻仁(去皮研如泥)牛膝(酒浸)枳壳(麸炒以上各三两)萸(以上子不见火。加神...
-
黄帝之机、琼瑶之论五十三法
...十八反,有炮、炙炼,分两君臣。皆由手呼吸,全凭针灸补泻之法。针有揭山之方,药有神效之功。夫针者,修教神通古法,通三才之妙,如神起死回生。神农、黄帝、扁鹊知恩,刘高祖有德之君。夫轩辕黄帝道人,全凭针灸补...
-
补泻手法
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针灸大成》载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各种补泻法多以手法为名,如称“苍龙摆尾手法”、“赤凤摇头手法”等。有说“补则有补中手法,泻则用泻中手法”。补泻法中有的不...
-
针刺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 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和泻法两类。自《内经》以来,历代针灸文献中都有记述。如《灵枢》以“微旋”、“出针按之”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
-
捻转补泻
捻转补泻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指针刺中以向左捻转或向右捻转来区分补泻。《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今多以捻转的幅度、频率和次数来分别补泻。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
-
补泻雪心歌
卷三(《聚英》)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当大指,泻右大指当后曳。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
-
补泻雪心歌
卷三群书汇粹(聚英)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泻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补左须当大指前。补右大指往后拽(旧本泻左泻右误)泻左次指向前搓。泻右大指往上拽(旧本补左补右。误)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
-
补泻雪心歌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泻后大指当后拽补左大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下拽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络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
-
补泻雪心歌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 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快。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 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拽。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
-
浅谈针刺手法与补泻
...穴位和刺激时机,方能发挥针刺治疗的应有作用。 2补泻 2.1补泻手法祖国医学认为“病有沉浮、刺有深浅”,把强弱不同的刺激叫做“补泻”“迎随”。迎是起泻的作用,随是起补的作用。古代针灸家非常重视“补虚泻...
-
补泻手法
...,在于手法而已。倘穴不得其真,功罔奏矣;穴得真矣,补泻不得其道,亦徒然矣。宏纲先生有曰∶世俗所谓补泻之法,补者,以大指向外;泻者,以大指向内,此谬之甚世医之所谓泻,针法之所谓补也;其补者,针法之所谓泻...
-
补泻雪心歌
卷之七针灸直指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针向外泻之方,捻针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补左大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向下。何如补泻有两般,盖是经络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即为补迎为...
-
纳支补泻
纳支补泻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閤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
-
三十四、六气补泻用有先后
...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初之气,始于立春前十五日,四之气,始于立秋前十五日,故春秋气始于前。三之气,始于立夏后十五日,终之气,始于立冬后十五日,故冬夏气始于后,此...
-
提插补泻
提插补泻 针刺补泻法之一。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
-
针头补泻
针头补泻 针刺补泻手法名。又称手指补泻,指以左手为主的针刺辅助手法。《针灸大成》:“此乃补泻之常法也。非呼吸而在手指……”,如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努之、爪而下之等法均是。作者:
-
子午补泻
子午补泻 针刺补泻法之一。即左右捻转补泻。左转为顺转,从子位转向午位;右转为逆转,从午位退向子位。《针灸大成》:“此乃宣行荣卫之法也。故左转从子,能外行诸阳;右转从午,能内行诸阴。”又:“男子……以...
-
迎随补泻
迎随补泻 针刺补泻法之一。又称针向补泻。指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的办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和随,气可令和。”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即指经...
-
补泻雪心歌
卷四上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针向外泻之方。捻针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泄。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上走头。阴...
-
寒热补泻兼用辩
卷下夫治病有专宜于寒者、热者、补者,泻者,又宜寒热补泻之兼用者。如《伤寒》有附子泻心汤,用大黄、芩、连、附子,寒热之并用者;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人参、大黄、黄芩、姜、桂,补泻寒热之并用者。《金匮》有...
-
南丰李氏补泻
...。左外右内,令气上行,右外左内,令气下行。或问午前补泻,与午后相反,男子补泻,与女人相反。盖以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人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男女上下,平腰分之故也。至于呼吸,男女人我皆同,何亦有...
-
八法歌病源呼吸补泻六十五法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灵医留传妙法门,八法随身至宝珍,补泻呼吸根据妙法,治病除直千金。男子补虚呵外转,泻实吸取里头存,吸补妇人家里坐,泻实吹与外根寻。后溪小肠三焦中,肺经列缺内关心,脾是公孙照海肾,临泣会...
-
真气运行针灸补泻
...络的真气状态始终随昼夜四时等时间节律波动。 迎随补泻法 经络的真气走向是有规律的,手三阴经真气从胸腹走向手,手三阳经真气走向从手走向头,足三阳经从头走向足,足三阴经走向从足走向腹。经络畅通,真气畅...
-
论五脏苦欲补泻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是根据五脏的功能特性来指导处方用药的理论。《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
五脏五味补泻
...欲坚,急食苦以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
-
呼吸补泻
呼吸补泻 针刺治疗补泻法之一。指进、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
呼吸补泻
呼吸补泻 针刺治疗补泻法之一。指进、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
手指补泻法
手指补泻法 针刺操作过程的各种手法总称。见《针经指南》。《难经·七十八难》有:“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纳)针也”的论述,强调左手按压等动作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窦默因将有关针刺的各种辅助手法总称...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一卷。金·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
-
徐疾补泻
徐疾补泻 针刺补泻法之一。即以进出针的快慢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即缓慢地进针至一定深度,行针完毕后迅速退至皮下而出针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