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难经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书籍 古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 shí yī nán jīng

2 英文参考

Classic on 81 Medical Problem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八十一难经》为医经著作。又名《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1]。三卷(或作五卷)。原题秦越人[2]。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的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

4 主要内容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病证,对诊脉法、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五输穴及补泻法的运用均作了论述[2][3]。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

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23-29难主论经脉流注始终、经脉长度、营卫度数、奇经八脉及所主病证。

第30-47难主论脏腑、对三焦、肾与命门提出新见解。

第48-61难主论疾病的证候、诊断及四诊

第62-68难论述脏腑井俞诸穴。

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

此外《难经》还首次提出了“七冲门”、“八会穴”和“伤寒有五”等新观点。创独取寸口诊脉方法,对命门三焦的论述赤较《内经》有所发展[3]

全书文字简要,理奥趣深,辨析亦颇精微,在祖国医学经典中每每与《内经》相提并论。在古今中外均有较大影响。

5 现存版本

历代刊本和注本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现存明刻本,及1940年黄竹斋校本等。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

全本在线阅读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