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注
是指以好发于肌肉深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此处未愈,他处又发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脓肿。瘀血流注多因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或产后恶露停滞,经络为气血壅滞而成。流注的诊断:流注多发于腰部、臀部、大腿后部、髂窝部等处。溃后脓出黄稠或白粘脓水,或夹有瘀血块。热毒扰乱心神,故神昏谵语;
-
针灸大全
概述:《针灸大全》为书名。本书以汇集诸家针灸歌赋为主。卷二,《标幽赋》加注;卷三,分部经穴歌;卷四,《八法流注》;明·徐凤撰于1439年左右。卷五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卷六为灸法。书中除收录多种针灸资料外,并附插图,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书。此书为其后杨继洲《针灸大成》的编纂创造了有利条件。
-
移光定位针刺心法
⑤阴经的六个原穴,按照《千金》及《大全》的意见,分别采用中都(肝),通里(心),公孙(脾),列缺(肺),水泉(肾),内关(包络)以代之。子午流注与移光定位的针灸方法,仅是以穴应病,即不论病证的千变万化,而取穴的规律则是一成不变的,这似乎有失于凝固和板滞,祛痘祛好有脓还脸红。
-
瘀血流注
瘀血流注的病因病机:因跌仆损伤,或产后恶露未尽,瘀滞经络,湿热毒邪乘虚而入,结而为肿,形成瘀血流注。因跌仆损伤所致者,宜服散瘀葛根汤;是指以好发于肌肉深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此处未愈,他处又发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脓肿。流注因病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
-
暑湿流注
流注的一种。暑湿流注的辨证分型:暑湿交阻:暑湿流注·暑湿交阻证(deepmultipleabscessduetosummerheat-dampnesswithpatternofsummerheat-dampnesscollaborativeobstruction)是指暑湿交阻,以患处漫肿,肌肉疼痛,皮色不变,伴恶寒发热,胸闷欲呕,精神衰疲,舌质正常,舌苔黄腻,脉濡数为常见症的暑湿流注证候。
-
余毒流注
余毒流注的辨证分型:毒邪炽盛:余毒流注·毒邪炽盛证(deepmultipleabscessduetoremnanttoxinwithblazingtoxinpattern)是指毒邪炽盛,以数处结块,坚硬,按之疼痛,身热或高热不解,口渴神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洪数为常见症的余毒流注证候。见《仙传外科集验方》。流注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
-
气功外气疗法
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肿。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又必须赖于中焦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三、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精和气作为物质基础的。我们用外气疗法治病时,要充分考虑阴阳相对应的关系,来取穴位和经络以发气、点穴、针刺,才能达到调阴阳以除病的作用。清·唐容川《医易详解》说:“内经…
-
子午流注推拿法
在流注推拿中,如该经脉或脏腑病变为实证,在主经上可逆推,在主穴上可重泻,其他经脉、经穴上可施以补法;临床上可以通过推拿手法以开穴通闭穴之法连通经脉。其中肺经、心包经、心经、肾经、脾经、肝经为里传表。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为表传里,气血流注从外行内,疾病的生变,~
-
小金丹
《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别名:小金丸组成: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各一两五钱,制乳香、制没药、当归各七钱五分,麝香三钱,香墨炭一钱二分。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糯米粉打糊为丸,芡实大。功效主治:《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功在治贴骨疽,痰核,流注,乳岩,瘰疬,横痃,善癀头等症。
-
薏苡仁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惠》卷二十三:方名:薏苡仁散组成:薏苡仁2两,细辛2两,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1两,赤芍药3分,独活1两,麻黄1两(去根节),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
-
马𤷍
马𤷍为病名。《外科大成》卷四:“流注之症,俗称马𤷍。”又名流注。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流注出自《仙传外科集验方》。由于毒邪内侵,当气血虚弱之时,流窜不定,致使肢体深部发病,肌肉组织结块或漫肿、有单发或多发,久而成脓,溃后脓尽可愈,或此愈彼发。由于发病的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湿痰流注、瘀血流注、暑湿流注、湿毒流注、缩脚流注、骼窝流注、锁脚流注、锁脚马𤷍、关节流注、冷流注等。
-
股骨大粗隆结核
概述:股骨大粗隆位于体表,易受慢性创伤,局部松质骨又多,故股骨大粗隆结核较为常见,占全身骨关节结核1.59%,多见于20~3.切口大粗隆外侧切口哎呀孤形切口,寒性脓肿流注大腿下方者,可另作一个小切口。大粗隆滑囊主要的有:臀大肌滑囊位于臀大肌与大粗隆之间:臀股滑囊在臀大肌下缘与股外侧肌筋膜间;
-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
-
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
《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为书名。刘世琼、焉卫平、尉建编著。2007年9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具体介绍了“流注”的含义、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简便开穴、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
冷流注
冷流注病名。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多因流痰、附骨之证而致,证见流注冷证,多发附骨,漫肿不热,内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伸,脓成难溃,溃后难敛,误用刀针或自溃者,则有瘀血腐脓流出。治宜温阳散寒,补益脾肾,方选阳和汤加味,外用可选回阳玉龙膏。类似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形成之寒性脓疡等证。
-
冲和仙膏
又名红肉,又曰内消)独活90克(炒,不用节)赤芍药60克(炒)白芷30克(不见火)木蜡(即石菖蒲。附注:黄云膏、仙膏(原书)、冲和膏(《外科理例》)、阴阳散(《外科枢要》卷四)、冲和赶毒散(《大生要旨》)、冲和散(《古方汇精》卷二)、赶毒散(《验方新编》卷十一)。
-
回阳玉龙膏
久损人骨者,以致死血在所患之处,遇风寒雨湿,其病即发,宜此方热酒调敷;又有邪气内郁,而后结成痈肿,如初发之时,宜于此方中用南星、姜汁、酒调匀热敷,即可内消。
-
马(疒^其)
马(疒^其)病名。《外科大成》卷四:“流注之症,俗称马(疒^其)。”因证脉治详见流注条。
-
白虎飞尸
白虎飞尸为病名。又名附骨疽、附骨痈。《仙传外科集验方》:“骨痈者,又流注之败证也。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
-
从阴引阳
针灸应用该理论作为选穴法之一,指病在阴经而选阳经的穴位治疗,《卫生宝鉴》载述的“大接经法”就是从阳引阴的运用。从阳引阴法,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依次取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足窍阴、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遍刺十二经。
-
子午八法
子午八法指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合称。流注,表示气血的运行。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
足三阴经
概述:足三阴经是十二正经中行于下肢内侧的三条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与足太阴相交,嗣后,则足太阴在前侧,足厥阴在中间,足少阴仍在后侧。《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
时间针灸学
时间针灸学是在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把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体气血周流灌注规律相结合,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传统针灸治疗学体系。以一天十二个时辰为例,寅时(3~针灸时间治疗就是依据这些确定的流注规律,在固定的时相内针刺补泻和提高经络的敏感性,利用时间治疗的相对特异性,来扶正祛邪,提高疗效。
-
五输配穴法
如肝经配五行属“木”,肝经虚证,可补本经母穴曲泉(水);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
-
西黄丸
检查:猪去氧胆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功能主治:《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西黄丸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主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佐以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米饭调养胃气,令其攻邪而不碍胃,陈酒少量,行气活血,以助药势,共为使药。
-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
-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pointselectionbymidday-midnightflowingofqi-bloodpointmidnight-noonebb-flowacupointselection)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又如乙日于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等。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
-
流痰
阴虚火旺:流痰·阴虚内热证(flowingphlegmwithpatternofyindeficiencyandinternalheat)是指阴虚内热,以在原发和继发部位渐渐漫肿,皮色微红,形成脓肿,伴有午后潮热,颧红,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流痰证候。症状:破溃后流脓稀薄,夹有败絮样物,形成窦道;
-
脱营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脱营之病,虚劳之类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张氏医通》卷九:“夫脱营者,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所以动辄烦冤喘促,五火交煽于内,经久始发于外。
-
棕树根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ZōnɡSh Gēn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①《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四川中药志》)②治血淋:棕榈根一两。⑿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三钱。
-
蛊注
因蛊虫侵食府脏致病,并能流注传染他人。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之间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府藏尽而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故谓之蛊注。”其治可用《千金》桃奴汤、大乙备急散等方。
-
附子六物汤
处方:附子4钱,防己4钱,甘草(炙)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桂枝4钱。功能主治:风寒湿邪流注四肢,关节烦痛,四肢拘急,恶寒自汗,小便不利;亦治骨疽、咬骨疽;兼治五痹。临床应用:腿痛:一妇人两腿作痛,时或走痛,气短自汗,诸药不应。诊之尺脉弦缓,此寒湿流注于肾经也。以附子六物汤治之而愈。
-
续断丸
主治:下血不止。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或米饮送下。主治:筋挛骨痛。《鸡峰》卷十七:方名:续断丸组成:杜仲1两,牛膝1两,萆薢1两,白术1两,羌活1两,续断1两,木瓜1两,狗脊半两,青盐半两,熟地黄半两,芎半两,薏苡仁半两,附子2两。主治:腰痛并脚酸腿软。
-
方脉流气饮
概述:方脉流气饮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发挥》卷五方。处方:紫苏、青皮、当归(酒拌)、芍药(炒)、乌药、茯苓、桔梗(炒)、姜半夏、川芎、炙黄芪、枳实(麸炒)、防风、陈皮、炙甘草各一钱
-
经渠
经穴名·经渠:经渠为经穴名(JīngqúLU8)。所属部位:前臂定位:标准定位: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经渠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局部疾患:如胸痛、咳嗽、气喘、喉痹、胸背拘急、手腕疼痛、无脉症、掌中热及热病汗不出、心痛、呕吐等。
-
子午流注微处理机
子午流注微处理机是指一种子午流注开穴法应用计算机仪。可根据公历年、月、日、时、分,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四种方法求得流注穴位,同时显示泻子、泻母;还能进行逆推算,按所需穴位求得预约诊疗时间。为适应在不同时区使用,该机还具有各地时差自动调整功能。
-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针经》为书名,针灸著作。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的飞腾八法或灵龟八法盖源于此。元·窦桂芳校刊,将其列为所辑《针灸四书》之一。
-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为歌赋名。明·徐凤撰。见《针灸大全》。该歌诀为十首七言韵语,内容按十天干分述各日时子午流注用穴。后记曰:“余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十一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忖。”以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转载,为子午流注配穴法的主要歌诀。
-
十四经发挥
概述:《十四经发挥》为中医针灸著作,同名古籍有2本。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是对元朝《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等书中有关十四经循行的文字详加考证,并有所发挥、补充;有明代复刻本,又被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
-
散针法
散针法指在病痛部位选穴针刺的方法。见明·李梃《医学入门》:“散针者,治杂病而散用其穴,因病之所宜而针之,初不拘于流注也。若夫折伤跌扑,损逆走痛,因其病之所在而针之,虽穴亦不顾其得与否也。”即不拘流注等法而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穴针刺。
-
一粒珠
《绛囊撮要》方之一粒珠:方名:一粒珠别名:一粒丹、一粒珠丸组成:全穿山甲(一足用好醋制,一足用松萝茶制,一足用麻油制,一足用苏合油制,俱连一边身子,如鳞甲有不全处,须再取一具,视取原缺处者补全,同炙淡黄色为度,焦黑不可用)1具,犀牛黄3钱,真珠3钱,大劈砂4钱,明雄黄4钱,原麝香4钱,梅花冰片4钱。
-
阳和膏
组成:鲜牛蒡全草三斤,鲜白风仙梗四两,大麻油十斤,肉桂、官桂、附子、桂枝、大黄、当归、草乌头、川乌头、僵蚕、赤芍药、白芷、白蔹、白及各二两,川芎、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一两。功能主治:《药奁启秘》方之阳和膏主治痰核、痰毒、瘰疬、乳疽、阴毒、流注,及一切疮疡之色不变者。
-
走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游草:拼音名:ZǒuY uCǎo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exLaws.)Planch.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伞形花序长约2cm;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
-
大孔痛
大孔指肛门,大孔痛即肛门疼痛。肛头痒痛症状名,又称肛门痒痛。《类证治裁·脱肛》:“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生虫而痒,神应黑玉丹、萹蓄汤,外以苦楝根煎汤洗;大肠有火,则肛门作痛,七圣丸、秦艽白术丸;甚或便燥,肠头努出,下血,当归郁李仁汤。”
-
活络流气饮
或发乍寒乍热之流注风。摘录:《观聚方要补》卷八引《会元方》《金鉴》卷七十:方名:活络流气饮别名:和中既济汤组成:苍术2钱,木瓜2钱,羌活2钱,附子(生)2钱,山楂肉2钱,独活2钱,怀牛膝2钱,麻黄2钱,黄柏1钱5分,乌药1钱5分,干姜1钱5分,槟榔1钱5分,枳壳(麸炒)1钱5分,甘草8分,黑豆49粒,生姜3片。
-
针经节要
《针经节要》为书名。元·杜思敬辑。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66穴)、十二经是动病所生病,最后为十二经穴治症,分述六十六穴的部位、主治及针刺法等。
-
败毒流气饮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败毒流气饮:处方:紫苏、桔梗、枳壳、槟榔、陈皮、羌活、防风、荆芥、木瓜、桂枝、黄柏、独活、乌药、甘草、香附、山栀仁。功能主治:小肠、肾经伤于寒热邪气,毒流于腿,发为腿游风。用法用量:水煎,热服。功能主治:心经伏热,结聚成毒,而为小肠流注。虚,加人参、黄耆。主治:发背。
-
循经考穴编
《循经考穴编》为针灸经脉专书。下册署有“严振(漫翁氏)识”,故有谓严振所编。《循经考穴编》专论经脉流注,对经脉的流注与路线、经穴的位置与主病进行了较详细的考证。书无序文,引用书籍多属明万历(1573~书中内容按十四经顺序,随经列穴考注,较《十四经发挥》详细。后附奇经八脉及脏腑图。
-
肛头痒痛
肛头痒痛证名。《类证治裁·脱肛》:“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肛头痒痛,风湿火兼病也。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生虫而痒,神应黑玉丹、扁蓄汤,外以苦楝根煎汤洗;大肠有火,则肛门作痛,七圣丸、秦艽白术丸;甚或便燥,肠头努出,下血,当归郁李仁汤。”参见谷道痒、肛门痒痛等条。
-
养子时刻注穴法
养子时刻注穴法为子午流注针法之一,首见于金·何若愚《子午流注针经》。“养子”指五行母子相生,“时刻”指十二时辰与百刻,“注穴”指十二经气血各至本时注入所括之穴。其开穴规律是先开与本时辰相应经脉的井穴,然后根据“阳时开阳穴”“阴时开阴穴”及“经生经、穴生穴”原则开本时辰其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