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除湿汤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zhú chú shī tāng

2 处方

白术1两,生地黄(炒)7钱,地骨皮7钱,泽泻7钱,知母7钱,赤茯苓5钱,人参5钱,炙甘草5钱,柴胡5钱。

3 制法

上为粗末。

4 功能主治

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黄色;又治汗后发热

5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远温服

小便快利,减茯苓泽泻1半;如有刺痛,1料药中加当归身(酒洗)7钱。

6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少阳药也。阳陷阴中,热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阴,而以知母地骨泻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阳以解其肌;苓、泽利湿兼清其热,参、术、甘草益气助脾,气足阳升,虚热自退,脾运而湿亦除矣。方名除湿,而治在退热,欲热从湿中而下降也。

2.《医林纂要》:午后发热,热在阳明经也;四肢沉困,太阴脾湿也,小便黄,湿兼热也;然而背恶风,则阳不足,汗后而仍发热,亦阳之不足;阳不足者,其湿热在阴,湿热在阴者,太阴脾主血分,其人血热而湿凑之。湿盛而阴之郁热转盛,阳不能拔,则反虚也。其过在湿,湿责之脾,热以湿深,故君白术生地黄滋阴生血,且以胜热而能化湿为血;地骨皮甘淡补肺清金,而下生肾水知母辛苦,泻肺逆即以生肾水,坚肾水亦转生肝血,此三味皆以泻血中之伏热也。泽泻泻肾之邪水,使由膀胱而出之;赤茯苓心下之水,使由小肠而出,此二味去湿而兼以清热。人参甘草补脾土,脾土厚则能胜湿,而血亦日滋,不生热矣。柴胡阳气至阴之下而达之膻中,布散经络以解沉阴郁热,东垣最长于用柴胡,此方妙亦在柴胡也。此以治湿热之在血分者。在血分则主于脾肾。凡治三焦者主行湿,湿行而热自消。此方名除湿,而治在去热,热平而湿自除。要尤在补脾胃而升阳,土厚阳升,则湿热皆息也。

7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