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 303—2018 尿中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尿中铅的测定 尿液检查 化验及医学检查 卫生标准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 B Z / T 3 0 3 — 2 0 1 8 niào zhōng qiān de cè dìng shí mò lú yuán zǐ xī shōu guāng pǔ fǎ

2 英文参考

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urine—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method

3 基本信息

ICS 13.100

C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303—2018《尿中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urine—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08月16日《关于发布〈尿中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等23项推荐性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8〕14号)发布,自2019年01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代替 WS/T 18—1996。

4 发布通知

关于发布《尿中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等23项推荐性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国卫通〔2018〕14号

现发布《尿中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等23项推荐性职业卫生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GBZ/T 302—2018 尿中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

GBZ/T 303—2018 尿中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WS/T 18—1996)

GBZ/T 304—2018 尿中铝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 305—2018 尿中锰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 306—2018 尿中铬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WS/T 37—1996)

GBZ/T 307.1—2018 尿中镉的测定 第1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WS/T 32—1996)

GBZ/T 307.2—2018 尿中镉的测定 第2部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Z/T 308—2018 尿中多种金属同时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Z/T 309—2018 尿中丙酮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GBZ/T 310—2018 尿中1-溴丙烷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GBZ/T 311—2018 尿中甲苯二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Z/T 312—2018 尿中N-甲乙酰胺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Z/T 313.1—2018 尿中三甲基氯化锡的测定 第1部分:气相色谱法

GBZ/T 313.2—2018 尿中三甲基氯化锡的测定 第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Z/T 314—2018 血中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代替WS/T 45—1996)

GBZ/T 315—2018 血中铬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代替WS/T 38—1996)

GBZ/T 316.1—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1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 WS/T 20—1996)

GBZ/T 316.2—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2部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Z/T 316.3—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3部分:原子荧光光谱

GBZ/T 317.1—2018 血中镉的测定 第1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 WS/T 34—1996)

GBZ/T 317.2—2018 血中镉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Z/T 318.1—2018 血中三甲基氯化锡的测定 第1部分:气相色谱法

GBZ/T 318.2—2018 血中三甲基氯化锡的测定 第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上述标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WS/T 18—1996、WS/T 37—1996、WS/T 32—1996、WS/T 45—1996、WS/T 38—1996、WS/T 20—1996、WS/T 34—1996同时废止。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8月16日

5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WS/T 18—1996《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与WS/T 18—1996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仪器操作条件改为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改进了基体改进剂、标准配制、测定范围;

————补充了样品稀释的要求。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中毒控制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敬、张爱华、许光、朱醇、张志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WS/T 18—1996。

6 标准正文

尿中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

6.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人员尿中铅的测定。

6.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95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实验方法

6.3 3 原理

尿液样品(以下称尿样)加氯化基体改进剂后,在 283.3 nm 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浓度。

6.4 4 仪器

4.1 具盖聚乙烯塑料瓶,100 mL。

4.2 具塞聚乙烯离心管,1.5 mL。

4.3 容量瓶,10 mL。

4.4 微量加样器,200 µL,1000 µL。

4.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正和铅空心阴极灯。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见表 1。

表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表.png

6.5 5 试剂

5.1 实验用水: 按照 GB/T 6682 执行。

5.2 硝酸,ρ20=1.42 g/mL,优级纯。

5.3 硝酸溶液,1 %(体积分数)。

5.4 基体改进剂:0.33 g 氯化钯(优级纯)加热微溶于 10mL 硝酸中,摇匀,用水稀释至 500.0 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内可避光保存一年。

5.5 正常人尿:不接触铅的正常人尿

5.6 铅标准溶液:采用具有国家标准物质证书号的铅单元素溶液标准物质

5.7 铅标准应用液:用 1 %硝酸将铅标准溶液稀释成 1.0 µg/mL 的铅标准应用溶液

6.6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6.1 样品的采集:用具盖聚乙烯塑料瓶收集一次尿样约 50 mL。尽快测量比重后,按照 1 %的比例加入硝酸,混匀。

6.2 样品空白:取 5 mL 1 %硝酸置于具塞塑料管中,为样品空白

6.6.1 6.3 样品样品空白应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在冷藏条件下运输。于冰箱内-18℃冷冻可保存 1 个月。

6.7 7 分析步骤

6.7.1 7.1 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的配制

取 7 只 10 mL 容量瓶分别加入 0.00 mL、0.20 mL、0.40 mL、0.80 mL、1.20 mL、1.60 mL、2.00 mL铅标准应用液,各加氯化基体改进剂至 10 mL ,配置成 0.0 µg/L、20.0 µg/L、40.0 µg/L、80.0 µg/L、120.0 µg/L、160.0 µg/L、200.0 µg/L 铅标准系列,具体见表 2。

表2 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的配制

表.png

进样前将铅标准系列与正常人尿样按照相同比例进行处理,制备成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

6.7.2 7.2 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样品空白的处理方法

6.7.2.1 7.2.1 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预处理方法

分别取各管标准溶液 0.2 mL 于具塞聚乙烯离心管中加入 0.2 mL 正常人尿,混匀后供测定。

6.7.2.2 7.2.2 样品预处理方法

将酸化的尿样从冰箱中取出,恢复到室温后,充分摇匀。吸取 0.2 mL 于具塞聚乙烯离心管中加入0.2 mL 氯化基体改进剂,混匀后供测定。当样品浓度超过线性范围时需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后进样。稀释样品时应注意样品空白及标准系列处理方法保持一致。测定结果无需计算稀释倍数。

6.7.2.3 7.2.3 空白预处理方法

取 0.2 mL 1 %硝酸于具塞聚乙烯离心管中加入 0.2 mL 氯化基体改进剂,混匀后供测定。

6.7.3 7.3 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样品空白的测定

6.7.3.1 7.3.1 铅工作曲线标准系列测定

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整到最佳测定状态。进样 10μL,测定各标准管的吸光度;从 1~6 号管的吸光度值中减去 0 号管的吸光度值后。以吸光度对铅浓度(µg/L)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回归方程。

6.7.3.2 7.3.2 样品空白的测定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空白溶液,由样品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的吸光度值,由工作曲线或回归方程得尿样中铅浓度(µg/L)。

6.7.3.3 7.3.3 质量控制

依据 GBZ/T 173,用冻干人尿铅国家标准物质作为质量控制样品。质控样品的处理、测定与标准系列及样品的处理、测定一致。在测定样品前后以及每测定 10 个样品之间,测定一次质控样,以控制样品检测的准确性。

6.8 8 计算

按式(1)计算尿样的铅浓度:

C = C0× k …………………………………………………… (1)

式中:

C —— 尿中铅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µg/L) ;

C0——工作曲线或回归方程得的尿样扣除空白后铅的浓度,单位为微 克 每 升 ( µg/L);

k ——尿样换算成标准比重(1.020)下的浓度校正系数。

6.9 9 说明

9.1 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1.0 µg/L;定量下限为 3.0 µg/L。测定范围为 3.0 µg/L~200 µg/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1.0 %~2.6 %(n=6),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 1.6 %~3.9 % (n=6);加标回收率为97 %~104.1 % 。

9.2 本法所用的基体改进剂中的氯化钯与铅形成稳定络合物,铅不易在灰化过程中损失,因此灰化温度可以提高到 700 ℃~900 ℃,在此温度下,尿样中的大部分干扰成份被清除。

9.3 所用容器及实验用品均需经 1:1 的硝酸溶液浸泡过夜,用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备用。

9.4 尿样采集时间不限,采尿样时要脱离现场环境,换下工作服,搞好个人卫生后,在洁净的房间内留尿,以防环境中铅的污染

9.5 尿样中铅浓度超过测定范围时,可将工作曲线范围提高到 400.0 µg/L,按照 3 倍稀释(0.2 mL尿样,加入 0.2 mL 基体改进剂加 0.2 mL1 %硝酸混匀)、4 倍稀释(0.2 mL 尿样,加入 0.2 mL 基体改进剂加 0.4 mL1 %硝酸混匀)或 5 倍稀释(0.2 mL 尿样,加入 0.2 mL 基体改进剂加 0.6 mL1 %硝酸混匀)进行测定。同时样品空白及标准系列处理方法保持一致。测定结果无需计算稀释倍数。

9.6 整个检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应按照 GBZ/T 295 的要求进行。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