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病

感染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ǔ zhī bāo jiāng jun1 bìng

2 英文参考

histoplasmosis

cytomycosis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肺组织胞浆菌病,小型组织胞浆菌病,网状内皮组织细胞性真菌病,Darling病,Small-form histoplasmosis

5 疾病代码

ICD:B39

6 疾病分类

感染

7 疾病概述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常由呼吸道传染,先侵犯肺再经皮肤及其他单核巨噬系统如肝、脾,也可侵犯肾、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人类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多见于40 岁以上的成人。儿童患者易发展为进行型。实验室工作人员亦可被感染

8 疾病描述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常由呼吸道传染,先侵犯肺再经皮肤及其他单核巨噬系统如肝、脾,也可侵犯肾、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

9 症状体征

本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因此,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主要分为以下数型:

1.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 病变器官不同,症状有不同表现。以肺组织胞浆菌病为例,可分为5 型。①急性无症状型:约95%的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可无症状。在流行区人群中,肺部可见许多钙化灶,但追问患者病史,却无明显症状。②轻度感染型:患者仅有干咳胸痛、呼吸短促、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患者也常可表现为儿童夏季热”样症状。③中度感染型:可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稍有发绀,间或咯血,有时可从痰及骨髓中培养出病原菌。X 线检查可见肺野有多数散在的浸润结节性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类似原发性肺结核。严重播散时如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病变吸收较慢,少数可纤维化、钙化。在原发钙化区中有一钙化点,是其特征。脾脏内可见钙化灶,偶尔也可见于肝脏内。有时成人肺组织胞浆菌病酷似结核。④流行型:以往曾称为“地穴热”(cavefever),是一种肺部变态反应性病变。组织胞浆菌素皮试为阳性。表现似急性粟粒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等。主要见于吸入大量孢子患者潜伏期约7~14 天,可有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重度肝炎的表现。⑤慢性型:此型常见于男性,很难与慢性空洞型肺结核区别。表现为咳嗽、多痰,间或咯血、低热,逐渐衰弱。X 线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最终病变可波及全身。

2.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分3 型。①良性感染:常由原发性肺部感染播散引起,在脾、肝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有许多粟粒性钙化灶,愈合后形成与结核病变相似的钙化灶。②进行性成人感染:表现为与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肿大,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肺部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肺部大片实变,患者很快死亡。③儿童暴发性感染:多见于流行地区1 岁以下儿童,仅有少数可自愈治愈,多数于短期内死亡。

10 疾病病因

此菌属双相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生长细胞内,室温28℃左右培养则呈菌丝型,其传染性极强,可致实验室感染。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流行区患者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强弱而发病,表现为原发或播散性感染

11 病理生理

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流行区患者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强弱而发病。

12 诊断检查

诊断:诊断主要根据从痰、周围血液骨髓淋巴结穿刺物、活检标本中找到细胞内的酵母型菌,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培养检查组织胞浆菌素皮试有助诊断,尤其是病期较长的患者,常用1∶1000 稀释液0.1m1 作皮内注射,72h 后局部红肿直径小于8mm,表明皮试阴性,多可除外本病。在高度流行区,如果皮试阳性,还应结合其他指标方可确定诊断。血清试验对诊断很有帮助,效价升高者,有助于判断预后。血清试验宜在组织胞浆菌素皮试前进行,以免因皮试激发效价升高,出现假阳性

实验室检查:进行性成人感染:表现为与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肿大,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

其他辅助检查:慢性型:X 线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

13 鉴别诊断

本病各期均应注意结核相鉴别,主要依靠培养及相应的血清检查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急性期应与病毒细菌性及其他真菌性肺部炎症以及弥漫性肺部纤维化、类脂质性肺部病变等相鉴别。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有脾肿大、淋巴结病变、贫血白细胞减少时,应与内脏利什曼病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马内菲青霉病、痢疾布鲁菌病等鉴别。皮肤及黏膜损害,应与肿瘤孢子丝菌病梅毒细菌蜂窝织炎皮肤结核弓形虫病或其他系统真菌感染等相鉴别。

14 治疗方案

原发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甚至是较严重者,只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等支持疗法,即可逐渐痊愈。对于播散性病变、慢性空洞性病变、皮肤黏膜或系统感染者,则应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两性霉素B,对原发性病例,其总量应达0.5g,对慢性病例应达1~2g。对波及脑部的少见病例,可考虑鞘内注射。对心内膜炎患者,总量1~2g 仍显不足,此时应与手术结合治疗。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可口服治疗,副作用两性霉素B 小。当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停止发展后,对大的肺部空洞及肉芽性损害可考虑手术切除。为了防止手术时病变加剧或播散,可预防性地运两性霉素B

15 并发症

常继发肺部感染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进行性成人感染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体重下降,同时发生肺部感染而呈大片实变区,常迅速死亡。1 岁以下儿童多数短期内死亡。

预防:本菌的菌丝型感染性较强,实验室工作者应注意预防。在鸟笼、鸡窝等处常有本菌污染,应注意预防。初到流行区的人,由于机体免疫力差,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17 流行病学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美洲中部流行较广。我国也曾见数例,多为归国华侨。在流行地区土壤和空气中分离组织胞浆菌,动物如马、狗、猫、鼠等皆可受染。人类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多见于40 岁以上的成人。儿童患者易发展为进行型。实验室工作人员亦可被感染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组织胞浆菌病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组织胞浆菌病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组织胞浆菌病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