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医疗技术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gōng nèi mó ái de fàng shè zhì liáo

3 适应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适用于:

1.严重内科并发症或高龄等不宜手术的各期患者,可行单纯放射治疗(腔内加体外)。

2.术前、术后的辅助性放疗。

4 禁忌

一般情况太差,恶病质,难以耐受放射治疗者。

5 准备

1.术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交待注意事项,以获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2.全身准备  病人的全身状态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在治疗前要全面进行检查。有贫血则要给予纠正,有全身感染者要给予治疗,有合并症者也要给予控制。治疗过程中,让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从各方面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6 方法

6.1 1.放射治疗前的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并存疾病情况;细致全身检查盆腔检查;核对、确认肿瘤病理及分级;其他有关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B超、CT、MRI,确定临床分期。治疗感染及并存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6.2 2.放射治疗方案

(1)单纯放射治疗

①体外照射

A.设野:各种射野均可参照宫颈癌的设野方法,惟照射野下界可依阴道受侵范围上下有所变动。

B.剂量盆腔放射治疗一般在近完成全盆腔野DT 30Gy时开始腔内治疗,此时照射野下段中部开始挡铅,挡铅宽度4cm,高度8~10cm(挡铅高度依子宫体的大小可有所变动,若为矩形野挡铅宽4cm,分为盆腔四野照射),再继续体外照射,DT 15Gy,即总量DT 45~50Gy。每日DT量约为1.8~2.0Gy。腔内近距离照射当天不行体外照射。主动脉淋巴结区放射治疗可行适形放疗,组织量可达60~70Gy,一般依据每周照射次数、单次量的不同,依其生物效应的改变,总组织量也应有所改变(参照放射物理教科书)。

②腔内治疗:宫腔容器用单管者可采用以下两个参考点:

F点:宫腔放射源顶端旁开子宫中轴2.0cm。

A点:宫腔放射源末端相当于宫口水平向上2cm,旁开子宫中轴2cm。

有条件者可设置直肠膀胱参考点,以便控制其受量,减少并发症。

内治剂量应达到 F点 45~50Gy,A点 35~42Gy,每周1次,每次F点6~8Gy,分6~8次进行,必要时要适当补充阴道腔内照射,以减少阴道复发。

子宫体的大小影响疗效,子宫越大,宫腔单管放射治疗者的靶区剂量分布越不均匀,疗效越差;反之,子宫小疗效相对较好。由于宫腔形状的影响,当距宫腔所置入的管状容器较远的宫角剂量达到肿瘤致死量时,距放射源较近的子宫峡部及颈管则受量较大,可能会引起一些放射性坏死,宫腔积液,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而且有时坏死表现与肿瘤未控或复发难于区别,这也是目前子宫内膜癌单管腔内放射治疗剂量难于掌握及随访时需要注意并应给予适当处理的问题。

(2)手术合并放射治疗

①术后放射治疗:用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具有复发高危因素者的辅助治疗或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或切缘不净者的补充治疗。术后发现的组织学Ⅲ期也应给予盆腔放疗,若仅细胞冲洗阳性,目前有文献报道可不增加特殊处理,一般在术后10~14天即开始放射治疗,延误时间则影响疗效。

Ⅰ~Ⅱ期高危因素组:①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及腺鳞癌,不论期别及组织分化程度,术后均须给予辅助性放射治疗或化疗;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因其生物学行为类似卵巢上皮癌,则术后以化疗为主。②子宫内膜腺癌Ⅰ期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Ⅰa期的G3;Ⅰb期的G2、G3;Ⅰc期的G1、G2、G3。③有脉管受累者。④宫颈受侵者;以上后三者术后首选盆腔体外放疗,或放、化疗同时应用。⑤腹膜淋巴结转移,限于盆腔者仍以盆腔体外放疗为主,超出盆腔者选择适形放疗。⑥阴道切缘不净或因阴道切缘距离肿瘤<5mm者除盆腔照射外,还应补充阴道内治疗。

剂量:全盆体外照射,组织量一般为45Gy(个别病例可根据情况,针对具体病灶缩野可达50Gy照射野面积过大时需慎重),每日1.8~2.0Gy。需采用术后阴道腔内放射治疗者,可在术后约2周时开始(即阴道伤口基本愈合后),每单次量为阴道黏膜下0.5cm处6~8Gy,3~4次完成(为防止膀胱直肠受量过大而不以A点为参考点)。若采用术后体外加腔内合并放射治疗时,为减少膀胱直肠并发症,可在体外达30Gy时照射野下界挡铅4cm×4cm。有条件者挡铅范围可在模拟机下标出阴道顶端位置,从此位置向上1~2cm,向下达照射野下界,宽仍4cm。

②术前放射治疗:A.因宫体过大或病期晚,手术不宜切除者,可依据情况,采用适当的术前腔内或体外放射治疗,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切除,再依术后情况增加不同方式的术后放射治疗。治疗方式及剂量也应依治疗的不同目的和方式而定。B.一般多不主张采用手术前常规放射治疗,因疗程过长对患者不利,并且对一些不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了放射治疗加手术的双重治疗,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3)手术后复发的放射治疗:依据不同情况决定,如复发在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可行体外放射治疗,方法剂量如上述。孤立病灶可依具体情况采用体外三维立体适形照射。阴道复发可依具体情况适量腔内放射治疗,因此时子宫已切除,要特别注意膀胱直肠受量,有条件者最好设置膀胱直肠参考点进行监测,减少并发症。

7 注意事项

1.放射治疗中  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治疗反应乏力、食欲不振、尿频大便次数增加等,一般给予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白细胞下降低于3×109/L,血小板下降低于80×109/L等可暂停放射治疗,给予升血细胞药物,待好转后再恢复放射治疗。同时注意处理并发症。

2.放射治疗后

(1)完成放射治疗后应定期随诊,第一次为放射治疗后1个月,以后第1~2年内每3个月一次,放射治疗后3~5年,每6个月至1年一次。随诊检查内容包括:①盆腔检查三合诊);②阴道细胞学检查;③胸片;④根据不同情况,可行B超、CT、MRI检查等。

(2)正常组织晚期并发症防治:放射治疗后以膀胱直肠远期并发症较多见,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主。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