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叶大戟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ǎi yè dà jǐ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窄叶大戟

2.1 拼音名

Zhǎi Yè Dà Jǐ

2.2 来源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窄叶大戟Euphorbia kaleniozenkii Czerniaev,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2.3 性味

苦,寒。有毒。

2.4 功能主治

拔毒消肿。用于疮疖痈肿,淋巴结结核腮腺炎。

2.5 用法用量

只作外用。

2.6 注意

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窄叶大戟

3.1 出处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3.2 拼音名

Zhǎi Yè Dà Jǐ

3.3 英文名

narrow leaf spurge

3.4 别名

猫眼草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窄叶大戟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kaleniozenkii Czerniaev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

3.6 形态

窄叶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下部带紫色。叶互生;下部叶鳞片状披针形,淡紫色,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1.5-3mm,稀有长6-7cm,宽约4mm的,先端尖或钝尖。多歧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8,每伞梗再分叉;总苞片三角形或菱状三角形,先端微凸尖或锐尖。蒴果广卵形,3裂;种子卵形,灰白色。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固沙地、覆沙硬梁地、沙质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

3.8 性味

苦;寒;有毒

3.9 归经

肺经

3.10 功能主治

消肿拔毒。主疮疖肿毒;瘰疬痄腮

3.11 用法用量

外用:10-15g,捣敷;或制成膏药贴敷。

3.12 注意

本品有毒,忌内服。

3.13 附方

①治疮病(未溃)痈肿,淋巴结结核窄叶大戟三钱,鲜蒲公英五钱,捣烂外敷患处②治腮腺窄叶大戟三钱,鲜蒲公英五钱,鲜大葱根三钱,同捣烂,敷患处。③治疮病及淋巴结结核 窄叶大戟苍耳草、蒲公英等分。先将全草洗净,切碎,分别用水煎熬二小时,澄清挤出药液去渣,再将三种药液混合, 加热浓缩至滴时成线状不断,即用文火再熬,随时搅拌,先起小泡,当起大泡(中央一个大汽泡)时,立即离火,放冷后即可摊成膏药。加入3~5%蓖麻油及2~3%松香进行固定,则拔毒膏变形,不变软,四季都可用。如加小花棘豆等分,则有止痛作用。用时贴患部。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