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灸

灸法 针灸学 中医学 刺法灸法学 针灸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ūn jiǔ

2 注解

晕灸灸法术语[1]。指施灸过程中突然发生晕厥现象[2]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2][2]。多因体质虚弱、情绪紧张,或艾炷过大、壮数太多、火力过猛所引起[2]。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晕针相同[2]。《寿世保元灸法:“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宜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与饮之,以壮其神。” 清·吴亦鼎神灸经纶》:“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甦。”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免致不良后果。首先让病人平卧,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轻者,休息10~15分钟后即可缓解,必要时给予药物抢救[2][2]。参见晕针条。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