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火旺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中医证名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gān huǒ wàng

2 英文参考

hyperactivity of heart-fire and liver-fir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yperactivity of heart-liver fir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心肝火旺证候[1]。指心肝两脏火热亢盛,循经上炎,躁扰神明,甚至灼伤脉络,迫血妄行的病理变化[2] 。症见发热口渴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胁痛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2]。若心火热极,燔灼肝经,则可见壮热昏迷谵语抽搐[2]。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参见心实热证热极生风

心实热证心经邪热炽盛的证候[2]。《备急千金要方》:“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四:“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呕不安,腹中雷鸣泾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吐,烦闷,喘急。”或伴有夜眠不安,体背生疮,甚则发狂等[2]。治宜泻心清热为主。选用竹沥汤黄连泻心汤等方[2]

热极生风亦称热盛风动[3]。指温热病高热期出现壮热昏迷筋脉强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症状[3]。多因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燔灼肝经所致[3]。临床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心肝火旺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心肝火旺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心肝火旺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心肝火旺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