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

心血管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bāo náng zhǒng yǔ xīn bāo qì shì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间皮囊肿,心包囊肿,胸膜心包囊肿,纵隔水囊肿,纵隔单纯性囊肿

4 疾病代码

ICD:I31.8

5 疾病分类

心血管内科

6 疾病概述

心包囊肿是指发生心包的一种先天纵隔囊肿,亦称为间皮囊肿心包囊肿胸膜心包囊肿、纵隔水囊肿或纵隔单纯性囊肿等。囊肿心包腔隔绝,如果经蒂与心包腔相通,则称为心包憩室。男女之比为3∶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仅少数病人有胸部不适症状,如胸痛胸闷或胸部胀满。如病变较大压迫心脏,可出现心悸气短心衰表现。

7 疾病描述

心包囊肿是指发生心包的一种先天纵隔囊肿,亦称为间皮囊肿心包囊肿胸膜心包囊肿、纵隔水囊肿或纵隔单纯性囊肿等。囊肿心包腔隔绝,如果经蒂与心包腔相通,则称为心包憩室。

8 症状体征

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为其他各种原因的查体偶然发现,仅少数病人有胸部不适症状,如胸痛胸闷或胸部胀满。如病变较大压迫心脏,可出现心悸气短心衰表现。有的病人可因劳累或体位改变而症状加重。查体多无阳性发现,如囊肿位于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之间,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9 疾病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心包囊肿是在胚胎时期,胚胎头端及两旁中胚层侧板有些间隙出现,如果这些间隙中的一个未与其他间隙融合,而独立存在,即发育心包囊肿。如果部分融合留有蒂与心包腔相通,则形成心包憩室。

10 病理生理

病变可发生心包任何部分,甚至在上纵隔心脏基底部,但以右侧心膈角最常见。囊肿大小不一,薄而透明,囊内液体澄清如水或为淡黄色透明液。液体量一般在30ml 以内,少数可达1000ml。其结构为单房或多房性囊壁,外壁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壁为单层的间皮或内皮细胞

11 诊断检查

诊断:X 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可见以上的表现。但由于对本病的重视不够,一般术前很难明确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1.胸部X 线检查 心包囊肿、憩室均可表现为由纵隔突向肺野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清晰,密度淡而均匀,无分叶:少数有壳状钙化,心缘部囊肿可见“泪滴”状表现。侧位片可见阴影全貌。

2.胸部透视 心包憩室因与心包腔相通,当病人深呼吸或变动体位时,液体往返于憩室与心包腔内,有时透视下可见肿物的大小形态有改变。

3.人工气胸术 可见阴影不在肺内而与心包相连。

4.心包穿刺注气 憩室内可见气体。

12 鉴别诊断

含液性支气管囊肿继发感染心包囊肿继发感染在X 线上很难鉴别,但是心包囊肿无呼吸道症状,如咳脓臭痰等,是为主要鉴别点。表皮样囊肿一般好发部位偏高,基本限于前纵隔,当侵犯肺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咳出皮脂样物或毛发。诊断性穿刺亦可穿出土黄色、棕褐色或白色透明等皮脂样物。心血管造影可以除外心脏膨胀瘤或动脉瘤CT 或超声检查,可有助于对心包脂肪垫、胸腺瘤膈肌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13 治疗方案

心包囊肿、憩室容易误诊,而且肿瘤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或继发感染,一般主张手术治疗。如心包憩室蒂粗短又无明显症状,并且术前诊断明确者,可保守治疗观察。位于前纵隔较小病变可采用前外侧切口肋间进胸,减轻手术创伤;较大病变或位于后纵隔的囊肿,以采用后外侧切口为宜。术中尽量防止囊肿剥破,尤其对继发感染心包囊肿,应仔细保护术野,以防污染;对囊肿游离较困难者,应先减压再行切除;对囊肿钙化增厚与心肌粘连紧密者,不必勉强追求整个剥离,以免损伤心脏引起大出血

14 并发症

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一般囊壁与胸膜轻度粘连,容易剥离,手术安全性高,预后极佳。

预防:

1.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优生优育;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合理妊娠,避免胎儿先天畸形发生

2.合理安排运动 应控制运动量。

16 流行病学

心包囊肿、憩室为一少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 万,约占纵隔肿瘤囊肿的3.5%~8.9%,纵隔囊肿的17%~19%。男女之比为3∶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变多位于前纵隔心膈角处,以右侧为多,其发生率约占64.3%~100%。

17 特别提示

提倡优生优育;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合理妊娠,避免胎儿先天畸形发生。合理安排运动 应控制运动量。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