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处方

犀角屑(七钱半) 羚羊角屑(七钱半) 天麻(七钱半) 防风(去芦.七钱半) 远志(去心.七钱半) 羌活(去芦.七钱半) 沙参(去芦.七钱半) 茯神(去木.七钱半) 川生麻(七钱半) 天门冬(去心.七钱半) 萎蕤(七钱半) 玄参(七钱半) 牛黄(另研.二钱半) 麝香(另研.二钱半) 龙齿(另研.一两) 铁粉(另研.一两) 朱砂(水飞.一两) 金箔(另.五十片) 银箔(另.五十片)

炮制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捣五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心脏中风,语言颠倒,神思错乱,头面心胸烦热,或时舌强语涩,惊悸不安,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服,以薄荷汤送下。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圣惠》卷八十三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半两,牛黄1钱(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天竹黄半两(细研),铅霜1分(细研),腻粉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蚱蝉1分(细研),龙脑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白附子1分(炮裂)。

主治

小儿风热,心神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汤研化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疡医大全》卷三十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天竺黄、防风、羚羊角、全蝎(酒洗)、白僵蚕、羌活、明天麻、京墨(煅微烟为度)、川黄连、犀角、胆南星、麻黄、西牛黄各等分。

主治

胎毒蓐疮。小儿百日内生疮,从身渐延至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蒸饼打糊为丸,如芡实大,朱砂、金箔为衣。

《金鉴》卷六十四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1两,青皮1两,黑牵牛(半生,半炒)1两,陈皮1两,连翘(去心)5钱,新薄荷2斤(捣取汁),皂角2枚(去子皮弦,泡捶,以布绞取汁1碗)。

主治

诸般瘰疬,兼心火上攻,两目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滚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皂角汁,新薄荷汁同熬成膏,和入药末内为丸,如梧桐子大。

《眼科全书》卷四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2两,桑螵蛸2两,白菊花2两,赤芍2两,玄参2两,人参2两,山药2两,羌活2两。

主治

两睑粘睛。脾胃虚弱,风冷邪气聚于睑,致胞睑风赤湿烂,肝膈虚热,眵粘四眦,夜睡上下胞睑胶凝粘紫,血滞不散,久则渐生翳膜。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滚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普济方》卷一一九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3两,黄连3两,黄芩3两,橘皮3两,滑石3两,大黄3两,牵牛头末4两,槟榔1两,木香1两,薄荷1两,青皮1两,川芎1两。

主治

积热,胸膈有停滞。

用法用量

量人虚实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宣明论》卷三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末半两,赤石脂3两,朴消2两,白僵蚕1两,薄荷叶1两。

主治

风痫。日发作有时,扬手掷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1日3次,如觉痰多即减丸数。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忌油腻物。

《鸡峰》卷十七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马鸣退2两,甘草2两,石膏2两,当归2两,川椒2两,蝉退2两,人参1两,干姜1两,附子1两,芎1两,藁本1两,白芜荑1两,柏子仁1两,白薇1两,白术1两,苍耳1两,白芍药1两,桔梗3两,白芷5分,泽兰9分,食茱萸5分,厚朴5分,防风5分,生犀半两。

主治

八风十二痹,寒气乳风血瘀万疾。如月经来往不止,乍多乍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后,胎动不安,胎衣不下,子死在腹,产后恶露不尽,绝产无子;寒热,腹中(疒丂)痛,绕脐撮痛,呕逆,气冲心中烦闷;中风兼伤寒,汗不出;肠痛积聚,金疮败衄,头生恶疮不合,阴中痛;泄痢,呕逆不能食,及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温酒送下。如子死在腹,兼胎不安,1丸便安;如衣不下,1丸可下;如有妊娠,临月日服1丸,至产不知痛;寒热及腹中(疒丂)痛,绕脐撮痛,呕逆气冲,心中烦闷,1丸便止;如中风兼伤寒,汗不出,以麻黄3分(去节,为末),酒煎送下1丸,汗出愈,如汗不止,只用酒下1丸,便止;肠痛积聚,朝暮进1丸;若金疮败衄,恶疮生头不合,阴中痛,月经来往不止,乍多乍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后,不过3-5丸即愈;又绝产无子,朝暮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生犀角末1分,人参(去芦头,切)、枳实(去瓤,炙),槟榔半两,黄连1两,大黄2两(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100个贴在大黄上,纸裹,饭上蒸3次,切,炒令黄焦,去巴豆不用)。

主治

大人、小儿风热痰实面赤,大小便秘涩,三焦邪热,腑脏蕴毒。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临卧熟水送下。未动加丸。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栝楼根半两,蛇退皮(炙赤色)1分,钩藤钩子1分,麻黄(去节)1分,黄耆(蜜炙)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1分。

主治

小儿摇头下血。乃肝血液盛,外有风热乘之,肝属木,木盛而脾土为木所克,脾与肺是子母,俱为肝所胜,而血遂浸溃于大肠,故便血不止。

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汤送下。只2服作效,头摇即止。便血次愈多,间服胃风汤,日减1日。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

临床应用

小儿摇头下血:郑都承令嗣患七年摇头,三年下血,已服百余方,前后服治摇头者,无非风药,止血者或作痢或作肠风,百药备尝。偶安抚王尚书挽留都下,先君宰钱塘时与之有分,一日招饮,令其子劝酒,因视其疾,又扣其详,亦不能晓其标本,酒罢退思,遂处此方,但损肝祛风,益脾,数服而愈,十余日后血止而下脓,自此断根。今数年矣。

《圣惠》卷八十五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屑1分,蝉壳20枚(微炙),乌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牛黄1分(细研),青黛1分(细研),天浆子60枚(麸炒,去壳),地龙1分(微炒),蟾酥半钱(铁器上焙过,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防风半两(去芦头),蚕纸1张(烧灰),麝香1分(细研)。

主治

小儿慢惊风,搐搦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温荆芥汤送下;先研1丸,著新汲水化,滴在鼻中。得嚏为效。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方名

犀角丸

组成

犀角(镑)2两,槟榔(锉)1两,白术1两,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1两,防风(去叉)1两,石斛(去浮皮及根,锉,焙)1两,牛膝(锉,酒浸,焙干)1两。

主治

风毒脚气上冲,散入四肢,虚肿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晚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