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 2017年02月13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础信息表]膝关|Xiguan|Hsikuan|Knee Pass|LR7|7|F7||LE7|liv7|Li7

膝关为经穴名(Xīguān LR7)[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膝即膝部,关即机关,在此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附近,故名膝关[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膝髌肿痛,下肢痿痹,膝股肿痛,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现代又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膝关穴的别名

膝开(《外台秘要》)。

出处

《针灸甲乙经》:膝关,在犊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阴脉气所发。

穴名解

膝即膝部,关即机关,在此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附近,故名膝关[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膝,指大小腿交接部分。关,意指关键、机窍之处。后汉刘熙《释名》:膝,伸也,可屈伸也。膝为人身关节之最大者,故名膝关。[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所属部位

小腿[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3.

膝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膝关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膝关穴位于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SP9)后1寸。正坐或仰卧屈膝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膝关穴位于小腿前内侧,胫骨内踝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上部,阴陵泉穴后1寸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5.

另说“犊鼻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犊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横开寸半,下直中都,相去五寸”(《针灸集成》)。

膝关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png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膝关穴的取法

膝关穴位于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SP9)后1寸。正坐或仰卧屈膝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屈膝,先取胫骨内侧髁下缘的阴陵泉,再于其后方1寸处取穴。

屈膝,于胫骨内侧髁后下缘,再向后1寸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

膝关穴穴位解剖

膝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和半腱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三肌分别止于胫骨粗隆的内侧。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后二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大隐静脉的后方,穿小腿深筋,直抵上述各肌的止点腱及胫骨骨膜。发自腘动脉怕膝下内动脉由腘窝向下方,参加膝关节网。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有宣痹通络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膝下内侧动脉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深部为胫神经及胫后动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5.

膝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膝关穴有宣痹通络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膝关穴具有散风祛湿,疏通关节的功效。

膝关穴当两腿骨相交之犊鼻下陷中,有通利关节作用,主治膑膝引痛、湿寒历节、咽痛、风痹等膝关节疾患[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膝关穴主治病证

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膝髌肿痛,下肢痿痹,膝股肿痛,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现代又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膝关穴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

膝关穴主治经脉病:膝股肿痛,下肢痿痹[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

膝关穴主治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5.

现代又多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膝关穴主治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1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5.

直刺1~1.5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局部有酸胀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膝关穴的配伍

膝关配梁丘、血海、膝眼,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膑肿痛。

膝关配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治膝髌肿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

膝关配阳陵泉、膝眼、委中、鹤顶,有祛风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膝关配阳陵泉、内膝眼、犊鼻、委中、鹤顶,治膝关节炎[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膝关在犊鼻下三寸陷者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痹,膝内痛引髌,不可屈伸,喉咽中痛。

《类经图翼》:主治风痹,膝内肿痛引髌,不可屈伸,及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不能举动,咽喉中痛。

《玉龙歌》:膝头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