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烂喉丹痧

中医诊断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làn hóu dān shā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scarlet fev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小儿烂喉丹痧(infantile scarlet fever[1])是指因感受丹痧时邪,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猩红色皮疹,杨莓舌,疹后脱皮为主要表现的出疹性儿科时行[1]

4 辨证分型

4.1 小儿烂喉丹痧·邪侵肺卫证

小儿烂喉丹痧·邪侵肺卫证(infantile 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ading lung-defense phase[1])是指丹痧时邪入侵肺卫,以发热骤起,头痛恶寒灼热无汗,或伴呕吐,咽部红肿疼痛,影响吞咽,或喉核红肿,上有白腐,上颚有粟粒样红疹皮肤潮红,丹痧隐隐,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有力为常见症的丹痧证候[1]

4.2 小儿烂喉丹痧·气营两燔证

小儿烂喉丹痧·气营两燔证(infantile 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heat in both qi and nutrient phases[1])是指丹痧时邪传里,内热炽盛,气营两燔,以壮热不解,烦躁口渴,面部红赤,口周苍白,咽喉肿痛腐烂皮肤潮红,痧疹密布,色鲜红或紫红有瘀点,舌红绛起刺,脉数有力,指纹紫滞为常见症的丹痧证候[1]

4.3 小儿烂喉丹痧·邪退阴伤证

小儿烂喉丹痧·邪退阴伤证(infantile 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yin injury after pathogen subsidence[1])是指正气抗邪,邪退阴伤,以身热渐退,咽喉肿烂渐减,痧疹消退,伴皮肤脱屑,唇燥口干,或伴有干咳纳呆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为常见症的丹痧证候[1]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治疗小儿烂喉丹痧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小儿烂喉丹痧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小儿烂喉丹痧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小儿烂喉丹痧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