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郁证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zāng yù zhèng

2 英文参考

visceral stagnant syndr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脏郁证为病证名。指脏腑气郁结所致的病证[1]。见《证治汇补·五脏郁证》。《证治汇补·五脏郁症》:“有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胆郁口苦晡热,怔忡不宁。”

4 心郁

心郁症状名,五脏郁证之一种[2]。《赤水玄珠》卷十一:“心郁者,神气昏昧,心胸微闷,主事健忘。治宜肉桂黄连石菖蒲。”

5 肝郁

肝郁证候[3]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3]。见《赤水玄珠·郁证门》。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发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郁之证[3]。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胁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3]。或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3]肝郁也常影响脾胃,出现肝脾不调的病证[3]。在妇女还可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3]

6 脾郁

脾郁为病证名,五脏郁证之一[4]。《赤水玄珠》卷十一:“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四肢无力。治宜陈皮半夏苍术。”

7 肺郁

肺郁为病证名,五脏郁证之一[5]。《赤水玄珠》卷十一:“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治宜桔梗麻黄豆豉。”

8 肾郁

肾郁为病证名,五脏郁证之一[6]。《赤水玄珠》卷十一:“肾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浊或淋,不能久立。治宜肉桂茯苓小茴香。”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8.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五脏郁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五脏郁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五脏郁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五脏郁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