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调胃法

外科内治法 外科治法 中医治法 中医学 中医治疗学 中医外科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kē tiáo wèi fǎ

2 英文参考

stomach-harmonizing metho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外科调胃法(stomach-harmonizing method)又称外科养胃法。是指用调理胃气的方药,使纳谷旺盛,从而促进气血生化的治外科[1]

凡外疡溃后脓血大泄,必须靠水谷之营养,以助气血恢复,加速疮口愈合;若胃纳不振,则生化乏源,气血不充,溃后难敛。养胃法在具体运用时,分有理脾和胃和胃化浊及清养胃阴等法。

4 外科调胃法的代表方剂

理脾和胃方,如异功散和胃化浊方,如二陈汤;清养胃阴方;如益胃汤

5 外科调胃法的常用药物

理脾和胃药,如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等;和胃化浊药,如陈皮茯苓半夏厚朴竹茹谷芽麦芽等;清养胃阴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天花粉等。

6 外科调胃法适应

理脾和胃法,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如溃疡纳呆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等症;和胃化浊法,适用于湿浊中阻,胃失和降,如疗疮或有头疽溃后,症见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苔薄黄腻,脉濡滑者;清养胃阴法,适用于胃阴不足,如疗疮走黄有头疽内陷,症见口干少液而不喜饮,胃纳不香,或伴口糜舌光红、脉细数者。

7 注意事项

理脾和胃和胃化浊两法的运用,适应证中均有胃纳不佳之症,但前者适用于脾虚而运化失常,后者适用于湿浊中阻而运化失常,区分的要点在于腻苔之厚薄、舌质淡与不淡,以及有无便溏胸闷、呕恶之症。而清养胃阴法,重点在于抓住舌光质红之症。如果三法用之不当,则更增胃浊或更伤其阴。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有外科调胃法作用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外科调胃法作用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外科调胃法作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外科调胃法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