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喘逆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gǎn chuǎn nì

2 概述

外感喘逆为病证名[1]。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气喘由于外感六淫引起者[1]。包括风寒喘逆暑湿喘逆燥火喘逆[1]

3 风寒喘逆·外感喘逆

风寒喘逆为病证名[2]。指风寒郁于肌表,壅于肺脏所致的气喘[2]。《症因脉治·喘症论》:“风寒喘逆之症:头痛身痛,身发寒热无汗恶寒喘咳痰鸣,气盛息粗。”脉浮缓为风,浮紧为寒,六脉俱浮,表有风寒六脉沉数,寒郁为热[2]。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2]风气胜者,散风解表,宜防风泻白散防风桔梗汤等方;寒气胜者,用小青龙汤三拗汤麻黄定喘汤等方;如寒郁化热,兼有呕吐者,可用干葛竹茹汤平胃散加减[2]

4 暑湿喘逆·外感喘逆

暑湿喘逆为病证名[3]喘证之一[3]。《症因脉治·喘症论》:“暑湿喘逆之因,《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此暑气也。因于湿,首如裹,面胕肿,呼吸气喘,此湿气也。暑湿袭于皮毛,干于肺胃。”症见喘息气粗,烦闷口渴,多言身重,汗出身仍热,脉多濡软或见微缓[3]。治宜清暑利湿为主[3]。如汗多口渴,用清暑益元散;脉大多言,用黄连解毒汤竹叶石膏汤;如暑湿身痛无汗喘逆者,宜汗解,用羌活胜湿汤等方[3]

5 燥火喘逆·外感喘逆

燥火喘逆为病证名[4]。《症因脉治·喘症论》:“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于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胶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症见喘咳气逆,吐痰难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面赤唇焦,脉多数大或滑数[4]。治宜清肺润燥,泻火平气为主,如栝蒌根汤、知母甘桔汤,脉大口渴人参白虎汤益元散大便秘结凉膈散等方[4]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外感喘逆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外感喘逆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外感喘逆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外感喘逆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