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基底细胞癌

神经外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óu miàn bù jī dǐ xì bāo ái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基底细胞上皮瘤,侵蚀溃疡,基癌

4 疾病代码

ICD:M8090/1

6 疾病概述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皮肤肿瘤的65%~75%。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呈隆起、淡黄色或粉红色小结节,仅有针头或绿豆大小,呈半透明结节,质硬,表皮菲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但无疼痛或压痛。

7 疾病描述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皮肤肿瘤的65%~75%。

8 症状体征

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呈隆起、淡黄色或粉红色小结节,仅有针头或绿豆大小,呈半透明结节,质硬,表皮菲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但无疼痛或压痛。病变位于表皮深层者,表面皮肤略凹陷,失去正常皮肤的光泽和纹理,经数月或数年后,表现出现鳞片状脱屑,以后反复结痂、脱屑,表现溃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中间形成浅表溃疡,其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表面形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节溃疡型 较常见,损害为单个,自针头大小绿豆大小,呈半透明结节,质硬,表面菲薄,伴毛细血管扩张,稍受外伤出血。其后渐增大,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或溃破,溃疡底部呈颗粒状或肉芽状、菜花样,覆以浆液性的分泌物;边缘继续扩大,可见多数浅灰色呈珍珠样外观的小结节,参差不齐向内卷起。这是此癌典型的临床形态,称之为侵蚀性溃疡

2.浅表型 少见。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早,头部极少。

3.局部性硬化型 极少见,好发于面部、额部、颧部、鼻部和眼眦等处。损害为单发,表现为扁平或稍隆起的浸润块,呈不规则或葡行状,大小自数毫米至占据整个前额部,灰白至淡黄色,表面光滑,可透见毛细血管扩张。生长缓慢,触之较硬,多有破溃,类似局限性硬皮病

4.瘢痕性癌 罕见,多发生于面部,损害为浅表性结节斑块生长缓慢。

5.色素化基底细胞癌 是以上各型中出现色素沉着者。

9 疾病病因

基底细胞癌源于皮肤或附件尤其是毛囊的基底细胞,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10 病理生理

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面或皮肤附件的多能性基底样细胞,可分多方向分化。癌细胞似基底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胞核染色深,胞质少,胞界不清楚。瘤实质与间质之间有对PAS 染色呈阳性反应的基底带。间质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间质因含大量酸性黏多糖而呈黏液样,当标本经固定脱水后,间质内黏蛋白皱缩,导致部分或全部与瘤实质分离。但通过这种现象在病理学上与鳞癌等肿瘤相区分。

11 诊断检查

诊断:当基底细胞癌有典型特征时,如结节超过数毫米时容易识别,可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

其他辅助检查:无特殊表现。

12 鉴别诊断

早期色素增加的基底细胞癌传染性软疣、老年性皮腺增生则难区别,后者可见在损害中央有充以角蛋白的点状凹陷。当基底细胞癌表面有明显结痂或鳞屑时,应与寻常疣角化棘皮瘤和鳞癌等相鉴别。而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可被误诊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边缘内卷,有毛细血管扩张,色泽呈褐色,周围无色素晕。浅表型基底细胞癌则颇似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但要注意其线形边缘不清楚,可与局限性硬皮病相鉴别。但最终往往靠病理检查来确定。

13 治疗方案

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一般采用放射治疗。

1.放射疗法 剂量与照射范围视病灶大小而定:凡病灶直径<1cm,较表浅的,可采用50kV 接触治疗,总剂量22Gy;病灶直径<5cm,厚度<0.5cm 者用120~140kV 中度X 线分割治疗,疗程2~3 周或3~5 周;病灶直径>5cm,浸润较深者用160~180kV 分割治疗,疗程3~5 周,总剂量45~60Gy。放射治疗的优点是疗效佳,头面部不留瘢痕。但对局部硬皮病基底细胞癌则不适用。

2.化学治疗 凡无淋巴转移者,头面部基底细胞癌一般不主张全身性化疗,多应用局部搽敷抗癌药。

(1)1%~5% 5-氯尿嘧啶软膏涂抹,早晚各1 次,持续2~3 周。局部可能发生糜烂,改用抗生素油膏涂擦。

(2)20%赡酥软膏,皮癌净,全身用平阳毒素15mg,1 次/d,总剂量600~900mg,对较大病灶则局部用药疗效,应慎用。

3.冷冻治疗 适用于富于纤维成分,病灶不大的基底细胞癌。以病灶中心及周围2~5cm 正常组织作为治疗区域,用液氮喷射到癌中央,一般持续30s 左右,使局部温度降到-20℃,然后缓慢解冻。如无精温度计测试,临床上可按停止使用液氮后到解冻需要的时间来粗略估计冷冻是否足够。一般头颈面、面部的小病灶至少1.5min,还常需重复进行,解冻2 次,第二次可据第一次治疗程度作适当调整。当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涂以抗生素油膏

2 次/d,3~4 周伤口可完全愈合。据报道,冷冻治疗后,头皮基底癌复发率高,故多认为不宜采用。

4.激光治疗 常用CO2激光及Nd:YAG。用高能量切割,低能量凝固,适用较浅表肿瘤,优点是损伤小,修复好,缺点是缺乏边缘组织病理检查

5.手术治疗 对病灶>1cm 者,手术仍是主要疗法,必要时可结合放疗联合应用。

(1)刮除手术:适用于浅表、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在局麻下先用3~4mm 大小刮匙刮除周边和基底残余瘤组织,最好用电凝烧灼。伤口涂以抗生素油膏,优点是伤口小。适用于面部和额部。

(2)化学外科:美国医师Mohs 首创,原先用氯化锌糊剂固定肿瘤后,将其水平削下送病理检查,每削一次送检一次,直至送检组织无癌组织为止。目前已无需用氯化锌糊剂,直接水平方向切削新鲜组织。此法适用于较大肿瘤治愈率达99%,其技术难度较大。有人认为,此法与手术切除送冷冻切片检查,并无本质区别。

(3)手术切除:根据灶大小,有无转移来决定切口范围和操作深度。当肿瘤深入颅骨时,应将累及的颅骨甚至硬脑膜一并切除,再做修复与植皮手术。

14 并发症

无。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

预防:无特殊。

16 流行病学

国外基底细胞癌皮肤癌的50%~65%,中国皮肤癌中以鳞癌多见,与基底细胞癌的比例为5∶1~10∶1。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