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ān yī wán

2 概述

天一丸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赤水玄珠》卷九方之天一丸

3.1 处方

地黄牡丹皮黄柏(童便浸)、知母(童便浸)、枸杞子五味子麦门冬牛膝茯苓[1]

怀地黄 牡丹皮 黄柏(童便浸,晒干知母(童便浸,晒干枸杞子 五味子 麦门冬 牛膝 白茯苓

3.2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1]

3.3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九方之天一丸主治阴虚火动咳血[1]

3.4 用法用量

每服八至十丸[1]

空腹时用白汤吞下80~90丸。

3.5 摘录

赤水玄珠》卷九

4 医便》卷四方之天一丸

4.1 组成

赤茯苓茯苓茯神各三两,灯心(用米粉浆水洗,晒干,研末,入水取浮者)二两半,泽泻猪苓各五两,滑石牡丹皮二两同煮半日,去牡丹皮)、人参白术各六两,甘草四两[1]

4.2 制法

前七味为细末,后三味熬膏为丸,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1]

4.3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1]

4.4 功能主治

医便》卷四方之天一丸主治小儿百病[1]

5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天一丸

5.1 组成

灯草心二两五钱,赤茯苓茯苓茯神滑石各五两,猪苓二两,泽泻三两[1]

5.2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党参适量熬膏为丸,龙眼大,朱砂为衣,飞金裹[1]

5.3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白开水送下[1]

5.4 功能主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天一丸主治痰胀,腹胀喘肿已减者[1]

6 不居集》上集卷七方天一丸

6.1 处方

天冬 麦冬 当归 生地各30克 茯苓山药 黄柏 知母 酒连 黄耆各60克 五味子 朱砂各30克(另研为末)

6.2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6.3 功能主治

不居集》上集卷七方天一丸功在降心火,益肾水。治肾水不足,心火独旺,虚烦少寐,心悸健忘咽干耳鸣舌红,脉细数。

6.4 用法用量

空腹时盐汤送下。

6.5 摘录

不居集》上集卷七

7 慎斋遗书》卷七方天一丸

7.1 组成

黄柏知母(俱童便炒)、生地、丹皮、杞子、五味子牛膝茯苓

7.2 功能主治

慎斋遗书》卷七方天一丸主治阴虚火动或痰积热壅而致痰嗽吐血

7.3 用法用量

炼蜜为丸服。

7.4 附注

赤水玄珠》有麦门冬。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白汤吞下八九十丸。

8 韩氏医通》卷下方之天一丸

8.1 别名

天乙丸、天一水

8.2 组成

灯心10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2两5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5两,滑石水飞过)5两,猪苓(去皮)2两,泽泻(去须)3两,人参1斤(去芦切片,煎浓汤,去滓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饴)。

8.3 制备方法

上药灯心等5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

8.4 功效主治

韩氏医通》卷下方之天一丸功在清心利水,健脾止泄,通利水道,散火。主治小儿元气不足,心脾蕴热,心烦口渴呕吐泄泻小便不利丹毒。孕妇难产不下者;痰胀,腹胀喘肿已减者;小儿脾胃不和

8.5 用法用量

每用1丸,任病换引。

8.6 附注

天乙丸(《医学入门》卷八)、天一水串(《串雅内编》卷三)。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