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

皮肤性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ài tián zhì

2 英文参考

nevus of Ota

Ota&apos

s nevus

4 疾病概述

太田痣起源于真皮黑素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黑素细胞散布在真皮胶原纤维束之间,位置较深,在面部主分布三叉神经1.2.3.枝,同时在口腔粘膜,头项部,后枕部,两颞侧皮肤,左侧耳廓,左上眼眶骨壁皮质处也有同样褐蓝色素斑。

5 疾病描述

1939年太田首先描述一种波及到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斑状损害,称之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

6 症状体征

本病发生于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偶然发生于颜面的两侧。约有2/3的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病损通常为斑状,在斑中偶然有结节的表现。颜色可为褐色、青灰、蓝、黑或紫色。一般褐色色素沉着呈斑状,或呈网状或地图状,而蓝色色素沉着较为弥漫。浅褐及深蓝两种颜色可能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此两种颜色最常见于眼部,如巩膜为蓝色,而结膜为褐色。病损广泛可波及到眼睑、睑结合膜、巩膜、颊、额、头皮、鼻翼及耳。上腭及颊粘膜也可受累。分布通常限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所支配的区域。偶有色素斑发生于躯干。

三岛(1961)提出如下之分类

(一)轻型

1.轻眼眶型  淡褐色,限于上下眼睑

2.轻颧骨型  淡褐色,限于颧骨部。

(二)中型  深青灰色到紫褐色,分布眼睑颧骨及鼻根部。

(三)重型  深蓝到褐色,分布三叉神经支配区。

(四)双侧型  约占5%。

约50%色素斑是先天的,其余出现在10岁之后。偶有晚发或在妊娠时出现。可并发伊藤痣鲜红斑痣。有时有持续的蒙古斑,且多数是三岛的双侧型。曾有太田痣发生外伤之后或在结膜炎之后加重的报告。

7 病理生理

黑素细胞胚胎时期起源于神经嵴,11周左右开始移入表皮。到14周时表皮黑素细胞数目增多。20周以后此种细胞数目趋向稳定。太  田  痣

发生是由于一些黑素细胞表皮移动时,未能穿过真皮与表皮之交界,停留在真皮,延迟消失所致。

损害呈蓝颜色是由于黑素颗粒位于真皮之下较深处所致。

但按周围神经分布,提示黑素细胞可能来自局部神经组织

病理变化:

蒙古斑相似,黑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但细胞分布常常比蒙古斑更为表浅。

有隆起和浸润的色素斑,其黑素细胞数目多,和蓝痣相似,特别是在呈结节状损害部位的组织象,和蓝痣能区别。

眼部包括眼眶骨膜等较深的结构中也可以有黑素细胞浸润

8 诊断检查

根据色素斑的颜色、分布及累及到眼等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但需与黄褐斑咖啡斑鲜红斑痣蓝痣蒙古斑等区别。蒙古斑出生即有,随年龄增长而消退,且不波及到眼和粘膜。组织象中黑素细胞在真皮中之位置较深。蓝痣为界限清楚之小结节,好发于手足背及面部,真皮中黑素细胞集聚成团。

9 治疗方案

近来应用染料脉冲激光治疗有效。

10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