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周围炎

泌尿外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èn zhōu wéi yán

2 英文参考

perinephritis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肾周炎

5 疾病分类

泌尿外科

6 疾病概述

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炎症称为肾周围炎,如果发生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

本病多由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90%),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最常见,小部分(10%)是血源感染,是由体内其他地方炎症病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皮质,在皮质表面形成小脓肿脓肿向外穿破进入肾周围组织,而引起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肾周围炎未经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周围脓肿肾周围脓肿能向上蔓延至膈下,也可沿腰大肌下行。

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起病隐袭,数周后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人除肾盂肾炎症状加重,恶寒发热,血白细胞升高外,常出现单侧明显的腰痛和压痛,个别病人可在腹部触到肿块炎症波及横膈时,呼吸肌及膈肌运动受到限制,呼吸时常有牵引痛。X线胸部透视,可见到横膈隆起。由肾内病变引起者,尿中可有多量脓细胞致病菌;病变仅在肾周围者,尿中只有少量白细胞

7 疾病描述

肾周围炎(perinephritis)是指发生于肾包膜与肾周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如感染形成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多见。大多由肾痈、肾表面脓肿破裂侵入肾周围组织形成,少数也可由远处炎症通过血行感染直接到肾周围组织

8 症状体征

如继发于严重慢性肾感染,则有持续和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史。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有体内其他部位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等)。肾周围炎症进展缓慢,患侧肾区有叩痛。2周后当肾周围脓肿开始形成时,患者寒战发热症状,患侧腰部和上腹部疼痛,肋脊角叩痛,腰部肌肉紧张和皮肤水肿,并可触及肿块。当患侧下肢屈伸及躯干向健侧弯曲时,均可引起剧痛

9 疾病病因

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血运感染日趋减少,致病菌昔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转为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其他致病菌还包括许多革兰阴性杆菌,如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肠球菌链球菌在文献上也有过报道。某些厌氧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多形杆菌和放线菌也可致病,而且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肾周脓肿约25%为混合性感染

10 病理生理

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大多数病人由于疖、痈、龋齿扁桃体炎肺部感染骨髓炎前列腺炎等远处炎性病灶,经血运播散引起。

11 诊断检查

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尿镜检无脓尿或菌尿,但是当脓肿与集合系统相通后可出现脓尿和菌尿,尿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致病菌.尿细菌培养阳性。血培养有细菌生长B型超声和CT均可很好显示脓肿,在超声引导下针刺抽吸取得脓液则肯定诊断。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有推移受压,患侧肾功能减退。

12 治疗方案

早期肾周围炎脓肿未形成前,若能及时应用合适的抗生素和局部理疗,炎症可以吸收。一旦脓肿形成,自行吸收而愈合的机会较少,应行切开引流术。也有学者认为对小于5cm肾周脓肿应首先考虑严格的抗生素治疗,如临床疗效不满意再考虑手术引流。目前由于腔内泌尿外科发展,也可在B超或CT指引下置管引流,引流术后继续配合有效的抗菌药物症状好转,体温血液白细胞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引流管内无分泌物,复查B超或CT指引下置管引流,引流术后继续配合有效的抗菌药物症状好转,体温血液白细胞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引流管内无分泌物,复查B超或CT扫描,证明脓肿消失,可作为拔除引流管适应证。肾周脓肿位于肾周围疏松脂肪组织中,感染不易局限,常呈分隔健康搜索的多房脓肿,因此早期确切充分的手术切开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术切口部分缝合,脓腔凡士林油纱填塞,术后脓腔换药,使脓腔自内向外愈合,引流充分,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肾周围脓肿若继发于尿路结石而引起脓肾,或者继发于感染肾积水,该侧肾功能严重损害,应考虑做肾切除术。切开引流术和肾切除术是否同时进行,还是分两期进行,应根据病情决定。

13 预后及预防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14 特别提示

1、卧床休息,解热镇痛,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应用广谱有效抗菌素

3、B超诊出或穿刺抽出脓液后应及早切开引流。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肾周围炎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肾周围炎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肾周围炎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