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沉积病

神经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jīng jiē gān zhī chén jī bìng

2 英文参考

Ganglioside storage disease

Gangliosidosis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全身性神经节苷脂病,神经节苷脂沉积症,黑蒙性白痴,假性Hurler 病,Tay-Sachs 病,Sandhoff 病

5 疾病代码

ICD:G75.1

6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7 疾病概述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gangliosidosis)为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神经节苷脂水解代谢中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物质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而致病。主要是婴幼儿发病,90%见于犹太人

8 疾病描述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gangliosidosis)为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神经节苷脂水解代谢中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物质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而致病。

9 症状体征

1.GM1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临床表现 又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亦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病,假性Hurler 病。患儿外貌特异:凸前额,凹鼻梁,低耳,巨大舌,牙龈增生,人中特长,角膜混浊,关节挛缩,肝、脾大,眼底黄斑区有樱桃红点。新生儿时期蛙形体位,面部水肿,哺乳不良,智力发育极差。6~7 个月时,患儿对外周仍无反应吞咽无力,不能竖头,肌张力降低,自主活动减少,腱反射亢进。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极为明显。惊厥频繁发作,抗惊厥药物治疗往往无效。随病程进展,逐步出现去皮质强直状态。极少活过2周岁。

Ⅱ型者新生儿期大致正常,外貌正常,但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常于6个月内出现全身抽搐肌阵挛发作发育落后等。可伴轻度肝、脾大无眼黄斑樱桃红点。

2.GM2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临床表现 由氨基己糖酶缺乏引起,其中Ⅰ型为婴儿型,即典型的Tay-Sachs 病;Ⅱ型为急性早期婴儿型称为Sandhoff 病。Tay-Sachs 病患者,于初生时正常,出生后4~6 个月开始出现对周围注意减少,运动减少,肌张力降低,听觉过敏、惊跳、尖叫,肌阵挛发作或不自主发笑可能为首发早期表现。起病后3~4 个月内病程迅速发展,头围增大,视力下降而逐步出现黑矇、视神经萎缩体检可见瞳孔反应差,肝、脾不大,90%以上患儿可见眼底黄斑樱桃红斑点。1 岁以后出现肢体肌张力增高,去皮质强直角弓反张体位,痛苦尖叫病容,但叫不出声音。2 岁之后完全痴呆,全身频繁肌阵挛和抽搐发作,反应消失。吸吮和吞咽能力消失而需要鼻饲。平均病程2 年左右。多数患儿在3~4 岁之前夭折。

Sandhoff 病与Tay-Sachs 病表现相似,但前者伴有肝、脾肿大和进展更急为其特点。Ⅱ型患者起病晚,以进行性精神、运动衰退为特点。脑、肝、脾、肾内均有GM2 沉积,但程度较轻,因此进展较慢,可活至10~15 岁不等。

10 疾病病因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gangliosidosis)为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11 病理生理

神经节苷脂水解代谢中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物质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而致病。神经节苷脂为脑酰胺与一个低聚糖(oligosaccharide)分子和涎酸(sialic acid)结合而组成的葡萄糖脂,分布神经组织神经细胞膜上。

酸性β-半乳糖苷酶原发性缺乏引起上述分解过程的第一步不能进行和单涎脑酰胺四己糖苷在神经元中的沉积,产生婴儿性家族性黑矇性痴呆,称为GM1沉积病。此型患者小脑损害较重,视网膜变性脊髓和周围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氨基己糖酶的缺乏引起上述第2 步分解不能和单涎脑酰胺叁己糖苷在神经组织的沉积,产生GM2 沉积病。其中Ⅰ型为婴儿型,称为Tay-Sachs 病,Ⅱ型为急性早期婴儿型,称为Sandhoff 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内有大量类脂沉积,细胞变性、消失,晚期有髓鞘脱失和胶质细胞增生。电镜检查可见沉积物为圆形分层结构,称为膜状胞质小体。除大脑受累外,小脑脑干均有普遍萎缩脑室扩大。

12 诊断检查

诊断:特殊外貌和临床症状可为诊断提供参考。眼底黄斑樱桃红斑点为常见体征,但亦可见于Nimann-Pick 病和Gaucher 病而无特征意义。

X 线显示椎骨发育不良,长骨中骨皮质厚薄分布异常,掌骨楔形,蝶鞍鞋形,肋骨薄片状,髂骨外张等可为诊断提供佐证。约有50%的周围血淋细胞中有空泡,骨髓组织细胞中空泡形成等均可支持诊断。人工底质测定血清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关β-半乳糖苷酶氨基己糖酶的酶活力是诊断神经节苷脂沉积病和进一步分型的惟一方法

实验室检查

1.测定血清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关β-半乳糖苷酶氨基己糖酶的酶活力

2.周围血淋细胞中有空泡形成。

其他辅助检查

1.骨髓组织细胞中有空泡形成。

2.X 线检查 椎骨发育不良,长骨中骨皮质厚薄分布异常,掌骨楔形,蝶鞍鞋形,肋骨薄片状,髂骨外张等。

13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婴儿常见遗传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鞘磷脂沉积病婴儿Gaucher 病半乳糖脑苷类脂沉积病、Farber 病相鉴别。

14 治疗方案

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可对症处理,延长患儿存活期。酶的补充疗法尚在研究之中。

15 并发症

随着病情发展,临床症状体征多样,特别是应注意合并的智能发育迟缓失明癫痫肺部感染、跌伤等。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预后极差。GM1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Ⅰ型极少活过2 周岁。GM2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Ⅰ型平均病程2 年左右,Ⅱ型患者起病晚,可活至10~15 岁不等。

预防:遗传代谢性疾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17 流行病学

目前尚未查到权威性的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主要是婴幼儿发病,90%见于犹太人

18 相关出处

内科学第五版》、《外科学第五版》、《儿科学第六版》、《内科学第六版》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