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2015年08月24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山柰为中药名,出自见《本草纲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山柰药典标准

品名

山柰

Shannai

KAEMPFERIAE RHIZOMA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t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 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

(1)本品粉末类黄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素块不规则形,黄色或黄棕色。

(2)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一乙酸乙酯(1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乙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 ml/g)。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与用量

6~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中医大辞典》·山柰

别名

三奈、山辣、沙姜[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来源及产地

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L.的根茎。主产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性味归经

辛,温。入脾、胃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祛风,化湿,止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1.治胃脘寒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跌打损伤。煎服:3~6g[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2.治风虫牙痛,牙宣口臭,淋巴结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用法用量

研末擦或煎水含漱[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龙脑、桂皮酸乙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蒈烯、对甲氧基苏合香烯等。又含山柰酚及山柰素[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药理作用

山柰酚对动物有消炎及维生素F样作用。根煎剂在试管中对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