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斜肌手术

手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àng xié jī shǒu shù

2 注解

上斜肌手术

可以用腱切除术,断腱术或后徙术有效地减弱上斜肌功能。手术时应尽少破坏腱鞘和附带的筋膜层。

3 上斜肌断腱术

3.1 手术步骤

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图1)。



图1图2

2.用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及内直肌的附着点,再用第三个斜视钩将切口后缘的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钩起。将三个斜视钩向外拉开,使切口形成一个等三角形(图2)。

3.在切口深处可见一白色的条带,即在肌鞘内的上斜肌肌腱。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图3)。



图3图4

4.剪开斜视钩尖端上的组织,使钩由上斜肌后伸出。沿肌腱的长轴剪开肌腱鞘膜,再用一小钩仅钩起肌腱并剪断之(图4)。

在断腱前首先决定拟剪断的位置。靠近上直肌鼻侧断腱所起的减弱作用小,越靠近滑车断腱减弱作用越大。

上斜肌肌腱切除术所起的强弱作用不决定肌腱切除的多少,而在于肌腱切除的鼻侧端离滑车的距离。所以断腱术与肌腱切除术能起到同样的效应。断腱完毕后,肌腱自动退缩,连续或间断缝合切口

4 斜肌前部前徙术

4.1 适应

正常的上斜肌附着在眼球颞上象限,有下转、外转及内旋眼球功能。将肌腱的前一半向前移位5~8mm可以加强上斜肌的内旋作用而不影响上斜肌的其他功能(图5)。本手术专为治疗上斜肌麻痹所引起的眼球外旋。



图5图6

4.2 手术步骤

1.先在角膜缘12点处安置一根穿过结膜及浅层巩膜的固定眼球缝线,将眼球向下牵引。在眼球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附着点颞侧开始向外延伸,作一个与角膜缘平行的、长5~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及球筋膜。将上直肌向鼻侧牵拉,暴露上斜肌附着点。用斜视钩将上斜肌肌腱劈分为前、后两部(图6、7)。



图7图8

2.在前部肌腱上,离附着点2~3mm处,安置5-0可吸收缝线。由附着点剪断前部肌腱(图8)。

3.将其缝在向前5~8mm处的巩膜上。断端的新附着点恰好位于上直肌的颞侧(图9)。



图9图10

5 上斜肌折叠术

5.1 手术步骤

1.在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颞侧缘开始向外,作一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约5~8mm,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将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附着点及切口后唇,暴露斜肌附着处的肌腱,用斜视钩由上直肌下钩出上斜肌腱,将折叠器代替斜视钩钩起上斜肌(图10)。

2.目前还不能定出每一例的折叠量,但多做比少做效果好。垂直偏斜愈大,上斜肌肌腱松弛所需的折叠量愈大。一般折叠12mm。折叠起一定数量的上斜肌后,在折叠肌肉的两侧,安置并结扎缝线,将折叠器撤出(图11)。



图11图12

3.将折叠肌的尖端顺着肌肉走行的方向,缝在浅层巩膜上,该处巩膜较薄,注意勿穿通眼球(图12)。

此外,在钩上直肌及暴露上斜肌时,操作必须十分轻巧,不容许粗暴的动作,因该处特别容易形成粘连。

4.缝合结膜切口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