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拐枣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 guǎi z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拐枣

2.1 拼音名

Shā Guǎi Zǎo

2.2 别名

头发草

2.3 来源

藜科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以根及带果全草入药。

2.4 生境分布

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2.5 性味

苦、涩,温。

2.6 功能主治

小便混浊:根0.5~1两,水煎服。

皮肤皲裂全草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沙拐枣

3.1 出处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3.2 拼音名

Shā Guǎi Zǎo

3.3 别名

头发草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的根或带果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采收和储藏: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期采收,晒干

3.5 形态

灌木,高1-1.5m。老枝灰白色,开展;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cm。叶线形,长2-4mm;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棱,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先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mm,肋状突起不明显,每一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有分枝,细弱而脆,易折断。花、果期5-7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沙土、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3.7 性味

苦;涩;性微温

3.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主热淋尿浊;疮疖疗毒;皮肤皲裂

3.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3.10 临床应用

根治小便混浊;全草皮肤皲裂

3.11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