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外证
阳明病外证 阳明病的外在证候,即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等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阳明病属里热实证,由于里热外蒸,可见内外...
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Y尤氏谵语通腑可安
...。贾珍连忙请了大夫看视,说感冒起的,如今缠经入了足阳明胃经,所以谵语不清,如有所见,有了大秽即可身安。根据中医六经辨证的原理,尤氏是阳明腑实证,应泻下通腑,即“有了大秽即可身安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辨证类(一)
...病顺一定的次序传变。如伤寒阳经由表而里,从太阳传入阳明,或传少阳。或阳经传入阴经(阴经是首太阴,末厥阴),均是顺传。温病由上焦手太阴肺传中焦足阳明胃,又传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或由卫分传入气分、营分...
中医中药;中医基础【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组成】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 以上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擅其长也,夫身热汗自出,不恶...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删补名医方论李永清:论《伤寒论》的六经理论
... 东汉张仲景根据《素问·热论》关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以及“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等论述,创立了外感病的六经分病辨证论治体系。由于六经理论未能把生理上相互依...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辨证类(三)
...uo;至虚有盛候。例如严重贫血会出现高热,脉洪大,好像阳明实热证,但脉虽洪大,重按却如葱管--芤脉,舌质淡白或嫩红,而无老黄苔,是其鉴别。因此辨别虚实的真假时,要注意结合脉象和舌象、体质和病史等进行全面分析...
中医中药;中医基础辨证类(五)
...辨证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
中医中药;中医基础浅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范铁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热证解。笔者觉...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外感
...偏干,二日一行。苔白根腻,脉细数。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大青龙加半夏厚朴薏苡仁败酱草桔梗汤证。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桔梗10克,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柴瑞震:试论《伤寒论》外感表证“单发热”及“发热恶寒”
...汗出;第176条之表有热,里有实等,所讨论的是伤寒转属阳明,以致里热亢盛的里证发热。第170条之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所讨论的是阳明热盛伤津的里证发热;第212条之发热伴谵语;第242条之时有微热伴喘冒不能卧;第248条...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