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恶矾。酒浸一宿,炙黄。解骨间蒸热,消心腹症瘕。妇人漏下五色,小儿胁下坚疼。鳖色青,主治皆肝证。龟色黑,主治皆肾证。同归补阴,实有分别。龟甲以自败者为佳。...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四)清热燥湿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泔浸一宿,蒸过曝干。除热祛湿,利水固齿。痈肿疮疡,肠下血。风疠疥癣,在所亟需。味苦性寒,纯阴之品,故理湿热有功。疮...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人参为使。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清心主之烦,热狂邪祟俱消,摄肝脏之魂,惊痫健忘同疗。利痰气而无滞,入筋骨以搜风。东垣曰...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有毒。入肝经。去皮毛,锉,焙。杀虫解毒,化哽破症。产后崩淋,金疮鼻血。有毒而能解毒,去瘀而能生新,然古方中不恒用之,别名管仲,岂音相类耶,抑为其有杂霸之气耶?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酸,性寒,无毒。入心、大肠二经。清利湿热,解毒散血。内服治痢,又疗疮疖,禳解疫疠,通利关节。外敷消肿,疔痈流火,蜂螫剧疼,涂之缓和。唐宝经验方云∶“六月六日采马齿苋晒干,元旦煮...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胎前清热养血宜开郁为主论
卷二嗣育门汪石山曰∶妊娠必须清热调血,使血循经,以养其胎。故丹溪用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盖胎之成,由母之气血蓄聚以养之,气血既聚则易郁。是以先哲多用黄芩清热,香附开郁也。
中医古籍;女科经纶;卷二嗣育门;清;萧埙(三)清热泻火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辛、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恶莽草、巴豆。畏铁。营卫伤于风寒,青龙收佐使之勋。相付囚于火热,白虎定为君之剂。头疼齿痛肌肤热,入胃而搜逐。消渴阳狂逆气起,入肺以驱除。口干舌焦,...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四)清热燥湿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恶干漆。盐酒炒。肥浓鲜黄者佳。泻龙火而救水,利膀胱以燥湿。佐以苍术,理足膝之痹痛。渍以蜜水,漱口舌之生疮。黄柏泻阴火,除湿热,故治疗如上。昔人谓其补阴者...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玉髓药性赋
...,尤务察腑脏之虚实,且天时更有寒暄,余道尚分南北,儿童之禀元浓薄不同,少长有别,痘日之早晚,时刻各异寒热有殊。(以上痘疹药性各赋不过总提大纲,以症配药,且未免陷于词句之工,便难尽其功力之用,故张于杂症...
中医古籍;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清代;冯楚瞻(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咸,性寒,有毒。入心、肾二经。恶沙参、蜚蠊。去肋,酥炙。补肾退骨蒸,养心增智慧。固大肠而止泻痢,除崩漏而截疟。小儿囟门不合,疮腐臭难闻。治软弱之四肢,愈赤白之带下。龟禀北方之气...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