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分利顺元散治虚怯人患疟,未可进常山等药者。川乌(一两)附子(一两或二两)南星(二两)木香(别锉,五钱,旋入)上除木香不见火,三味各一半,去皮生用,即三生饮。一半炮熟,即顺元散。和合切...
中医古籍;世医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元;危亦林伤暑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起居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米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致吐利,心腹疼痛...
中医古籍;世医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元;危亦林疟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胜金丸治一切疟病,发作有时。盖因外邪客于脏腑,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寒,或寒多热少,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连日不发,或间日而发,后三五日再发。寒则肢体颤掉,...
中医古籍;世医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元;危亦林疟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十神汤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此药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宜服之川芎甘草(炙)麻黄(去根)干葛升麻(去芦)赤芍药白芷陈皮香附子(炒,去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
中医古籍;世医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元;危亦林皇明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名寅,姑苏吴县人。少习举业,弗利,遂攻医。受业浓礼,得秘传,治病奇效,医名大振,永乐征为太医院御医。太宗召入宫诊母后,奏六脉离经,将近分解,果得一太子,嘉迁太医院使。
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明;徐春甫大明会典医政官制
...翼医通考(上)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专诊视疾病、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五品等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根据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
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翼医通考(上);明;徐春甫29.昆布
草部卷第二谨按《异志》,生东海水中,其草顺流而生。新罗者黄黑色,叶细。胡人采得搓之为索,阴干,舶上来中国。性温,主大腹水肿,诸浮气,并瘿瘤气结等,良。(《大观》卷九页13,《政和》页222,《纲目》页...
中医古籍;海药本草;草部卷第二;五代;李珣师草实
卷第二十六味甘,平,无毒。主不饥轻身。出东海州岛,似大麦,秋熟,一名禹余粮,非石之余粮也。海药∶其实如球子,八月收之。彼常食之物。主补虚羸乏损,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一名然谷。中国人未曾见也。
中医古籍;证类本草;卷第二十六;宋;唐慎微草
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海药》)【释名】自然谷(《海药》)、禹余粮。【集解】藏器曰∶《博物志》云∶东海洲上有草名曰。有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熟,民敛获至冬乃讫。呼为自然谷,亦曰禹余粮。此非石之禹余粮也。...
中医古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明;李时珍第五节·起居调理法
...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五)在社会性刺激方面(主要属第二信号系统),社会性刺激范围很广很多,如语言、文本、态度等。生硬的语言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病情增剧,漠不关心的态度或不予耐心解释会使病患降低医疗信心,...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二章·调理诸法;清;俞根;徐荣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