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著作。四卷。金·成元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
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其他第六十二章妇人伤寒伤风方论
伤寒之症,若气囗脉紧盛,即下之,人迎紧盛,即汗之,左关浮紧,亦当发其汗。若犯胃热,谵语喜忘,小腹满,小便自利,用抵当汤。胃实谵语,用承气汤。脉紧无汗名伤寒,胝缓有汗为伤风,热病脉洪大为中暑,用香需饮。...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校注妇人良方;第二门 众疾门诸风经义
...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岁露论: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十从集杂证谟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 曾治疗一老者,女性,“...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扶阳核心是扶正而非温法
...称为“火神派。 这个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为清末的伤寒大家郑钦安,自其《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问世以来,这个学派渐成体系。 但在“扶阳学派临床疗效受人瞩目的同时,也颇受争议。质疑&ldq...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辨恶寒
...所患疾病有异,“恶寒产生机理也不相同。下面仅从伤寒、温病与杂病三个方面,分而论之。 一、伤寒 《素问·调经论篇》日:“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用中药就要遵循中医思维
毛进军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条主要是讲太阳病表证的治疗一误再误,不...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浅析中医临床辨病辨证的关系
...典突出“先辨病,后辨证的诊疗思想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被公认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但是不管是《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书中随处都可以见找到辨病论治的踪迹:《伤寒论》在论述具体疾病治疗...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王兵:四逆散运用解析
...、疏肝气、畅脾道。 芍药甘草芍药、甘草相配即为《伤寒论》中误服桂枝汤导致变证而随证施治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实为芍药甘草汤的衍化方,如当代金匮大家何任先生便认为“四逆散是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芍药甘...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伤寒论》方药解析:心阳虚证
...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原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