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调和”求佳效
调和法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指通过调和手段达到化解、祛除病邪的目的。凡六经病症因阴阳不调出现营卫不和、肝脾不调、气血不畅、上热下寒等临床表现时,应用调和法治疗往往随手取效。 调和营卫...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聂惠民:《伤寒论》方药解析——脾虚证
...未复发。(《聂惠民医案》)(二)小建中汤证 [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薹三两,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杂说
...出者,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其有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精...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温病条辨谈随证治之辨证论治的原创思维
《伤寒论》以六经病八纲辨证高度抽象化的理性具体为证据随证治之 《伤寒论》针对外感温热病及疫毒传变的不同阶段、层次与形式强调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演绎具体化的脉象及其他神色形态之象为证据,如三阴三阳六经病定...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感悟经方的魅力(下)
...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人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过是经验之方而已,不具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医,...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拓展《伤寒论》方药临床应用的途径(三)
四、循其经脉参以病机 《伤寒论》虽有专论经脉病症之文,然为数极少,治法更未详明,惟以经脉内属脏腑,故经脉循行部位之多种病症,皆可借鉴脏腑治法。若能辨证准确,依法化裁,一般能收效明快,是于无法中求法,...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临证实验录
...日期:2005-10-1字数:216000版次:1a内容提要: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基本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历代医家莫不把它奉为经典,但其文字古奥,其理简其...
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
...经》中之不足,丰富和完善了中医理论基础[2]。 1.3《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成书。经晋·王叔和整理,编次而形成于后世...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1期《伤寒论》方药解析栀子豉汤(一)
...憹,形容心中烦乱特甚,而有无可奈何之状。刘河间在《伤寒直格》中比喻为像吃了巴豆或草乌头后那样心里难受,足见懊憹之痛苦已非一般了。火郁当清之,发之,故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以除虚烦。 栀子豉汤的栀子,...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读部分医家关于栀子汤证的注解与笔者之拙见
【关键词】栀子豉汤证;注解 栀子汤证《伤寒论》共十见,依次为: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