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宦官及富贵人疮疡治法不同论
卷之二夫宦官富贵人者。性自骄奢。膏粱浓味。受享不同。形志苦乐亦异。及年老衰弱。酗酒劳房。多令阳胜阴亏。凡有痈疽。势不可缓。内疏内托。必用大剂攻之。方得其宜。然性贪不忌口。略少苦即难禁。此其常也。
中医古籍;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申斗垣明南北方人疮疡治法不同论
卷之二经言东西南北中五方人土产浓薄。居处高下。风寒暑湿。各地不同。日用谷颇异。所以黄帝举五方之问。岐伯进五治之功。针砭淋灸之法。乃五方得宜之用。而今年力衰壮。五土之别。学人当详察之。不可不备矣。
中医古籍;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申斗垣论冷热不同
卷七脚气问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热?答曰∶足有三阴三阳。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故有表里冷热。冷热不同,热者疗以冷药,冷者疗以热药。以意消息之,脾受阳毒即热顽,肾受阴湿即寒痹。
中医古籍;医学从众录;卷七脚气;清;陈修园人身左右补泻不同
卷三神应经曰。人身左边右手以大指进前捻针为补。大指退后捻针为泻。右边以右手大指退后捻针为补。进前捻针为泻。捻针左右。已非素问意矣。而人身左右不同。谬之甚也。
中医古籍;针灸聚英;卷三;明;高武涩脉不同
...。为溲淋。亦为气滞。经曰脉弱以涩。是谓久病。然亦有不同者。或人赋禀经脉不利。或七情伤怀莫解。或过服补剂。以致血气壅盛。或饮食过度。不即运化。或痰多而见独涩。或久卧久坐。体拘不运此。又非专主于伤精亡血之...
中医古籍;轩岐救正论;卷之二四诊正法;明;萧京芤革不同
卷之二四诊正法芤形大如慈葱。两傍有中央空。同父曰∶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革脉则形按如鼓皮。虽体不同。大抵主病则皆失血亡阴之证。
中医古籍;轩岐救正论;卷之二四诊正法;明;萧京惊搐痫痉不同
卷一惊风娄全善曰。惊搐一也。而有晨夕之分。表里之异。身热力大者为急惊。身冷力小者为慢惊。仆地作声。醒时吐沫者。为痫。头目仰视者为天吊。角弓反张者为痉。各不同也。
中医古籍;幼科释谜;卷一惊风;清;沈金鳌浓腐与浓腻不同辨
浓腐与浓腻不同,腐者如腐渣,如腐筋如豆腐堆铺者,其边浓为阳有余,能鼓胃中腐化浊气上升,故有此象。若浓腻则中心稍浓,其边则薄,无毛孔,无颗粒,如以光滑之物刮一过者,此为浓腻,为阳气被阴邪所抑,必有湿浊、...
中医古籍;察舌辨症新法;清;刘恒瑞泻痢不同
续记痢与泄泻,其病不同,其治亦异。泄泻多起寒湿,寒则宜温,湿则宜燥也;痢病多成湿热,热则宜清,湿则宜得也。虽泄泻亦有热症,然毕竟寒多于热;痢病亦有寒症,然毕竟热多于寒。是以泄泻经久,必伤胃阳,而肿胀、...
中医古籍;医学读书记;续记;清;尤怡《灵》《素》不同
...者,以肺为阴脏而居阳位,肾为阴脏而居阴位也。二经之不同如此。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故本输篇云∶膀胱出于至阴,为井;溜于通谷,为...
中医古籍;医学读书记;卷上;清;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