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霍乱门
...地,将两足跟立起,伸展腰,鼻吸气。可治转筋。小结:中医所说霍乱是指突发吐泻、腹痛、转筋(俗名“抽筋”,指四肢筋脉痉挛牵掣疼痛的病症)等症的疾病。包括现代所称的“霍乱”及“急性肠胃炎”等,但不等于现代医...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八、痨瘵门
〔原文〕一法∶以两手着头上相叉,长气即吐之,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三通,愈三尸也。〔解说〕把两手交叉放在头上,长吸气即吐出。坐在地上,慢慢地伸展两脚,用两手从外边...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第四节·伤寒转脱
第十章·伤寒坏证喻嘉言云。人生之阴阳。本相抱而不脱。故阳欲上脱。阴必下吸之而不脱。阴欲下脱。阳必上吸之而不脱。人病则阴阳偏胜。偏胜至极则脱矣。然脱有上下之分。上脱者。身轻快而汗淋漓。妄见妄闻。如有神灵...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清;俞根;徐荣斋第二节·伤寒转厥
...牙皂、雄精、菖蒲等品,一剂神清能言,再剂而愈。”为治疗尸厥开辟了另一个法门,是值得珍视的。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清;俞根;徐荣斋第二节·看口齿法
第五章·伤寒诊法凡口与鼻气粗。疾出疾入者。为外感邪气有余。口与鼻气微。徐出徐入者。为内伤正气不足。此辨内外虚实之大法也。若口臭口燥者胃热。口有血腥味者亦胃热。口淡乏味者。胃伤津液。口腻无味者。胃有湿滞...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五章·伤寒诊法;清;俞根;徐荣斋十六、胀满门
〔原文〕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发心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胀肚急闷,食不消化。〔解说〕蹲坐,收心定意,卷曲两手从心向下,然后左右摇动两臂,交替侧斜...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第六节·询二便
第五章·伤寒诊法《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变也者。如中气不足以御寒。溲则澄澈清冷。甚则膀胱不约而遗溺。便则溏泻飧泄。甚则大小肠直倾而洞泄。中气不足以制热。溲则水液混浊。甚则膀胱不利为癃。便则胶...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五章·伤寒诊法;清;俞根;徐荣斋第十节·六经总诀
...师范。【荣斋按】《伤寒论》的六经,以证候为骨干,以治疗为主题;历来注家,只有唐容川标出六经病的提纲,比较合理。但他解释六经涵义,仍不能超出诸家牵强模糊的范畴。恽铁樵先生对于六经的见解,是很突出的。他说...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清;俞根;徐荣斋第十六节·黄耳伤寒
第八章·伤寒兼证【因】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故见形定名曰黄耳伤寒。其病多发于春令。【证】发热恶寒。脊强背直。状如刚痉。两耳叶黄。耳中策策作痛。继则耳...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清;俞根;徐荣斋第一节·伤寒兼风
...即重伤风),确是一个好药方;其中白芍一味,根据近代中医用药法则,似觉突出,不如删去为妥。”沈先生并把重伤风的病原和症状发展,也作了有系统的叙述∶“重伤风即流行性感冒,其病源为滤过性病毒,潜伏期一至三日...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清;俞根;徐荣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