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顺汤
...生,故其结之子名为冬葵子。须于鲜嫩之时采取,则多含蛋白质,故能有益于人。《圣惠方》谓采其子阴干,是当鲜嫩之时采而阴干之也。若过老则在科上自干,而无事阴干矣。又有一种,二、三月下种,至六月开花,其下无丛...
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清;张锡纯第四方·化肉膏
...肌敛口。此膏之腐蚀力甚大,故使用之后异常疼痛,因其作用乃化学上之“轻氧化钾”也。现今新药群中颇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铜、硝酸银、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蚀力量,如感觉自制麻烦时,亦不妨以此类化学品代用。...
中医古籍;外科十三方考;中编处方篇;明;张觉人第三节·伤寒转闭
...经。其人知觉即昏迷。即肝肾冲督。亦有交感神经反射之作用。由是推之。肺主气。气闭而神昏迷者。由于痰浊迷漫神经也。故曰痰迷。亦曰痰厥。治宜先用卧龙丹。(西牛黄、金箔各四分、梅冰、荆芥炭、闹羊花各二钱、麝香...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清;俞根;徐荣斋第一节·病中调护法
...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医药疗效之显著与否?与调护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关系。中医文献记载,因失于调护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概见的。例如《冷庐医话》载∶秀水王氏子患身热、咳嗽、由于不忌风冷和饮食,结果致...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二章·调理诸法;清;俞根;徐荣斋第一节·小伤寒
...症。既然身不发热,似乎不能称做伤寒?不过,摆在眼前的虽是“小病”,但也可能发展到“大病”。所以何廉臣先生在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中曾提出∶“冒风,即鼻伤风也。病患每视为微疾,多不服药,不避风寒,不慎饮食;必...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七章·伤寒本证;清;俞根;徐荣斋集治说
...北风土之殊,人物浓薄之异。北方土浓水深,水性沉下,人体多实而少虚,且所餐无非肉曲,寒则衣重裘坐暖炕。若有所治,则宜多以清凉之剂,如南方用大黄、巴豆之属,其分两皆当倍而用之。或用水渍法,或寻甜水一二瓯饮...
中医古籍;世医得效方;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元;危亦林1.痢疾转肠溃疡
...药亦善补脾胃,而又能上益肺气下固肾气,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质,尤善滋阴养血,凡气血两虚者,洵为当用之药。熟地黄不但补肾阴也,冯楚瞻谓能大补肾中元气,要亦气血双补之品也。此三味并用,久亏之气血自能渐复,气血...
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痢疾门;清;张锡纯十二、积聚门
...积聚。〔解说〕把左脚踏在右脚背上,可治心下(指胃)的积聚。〔原文〕二法∶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开目。除心下积聚。〔解说〕正坐伸腰,仰首望太阳,慢慢用口吸气,咽下,三十次...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三)入火法
...火法,练功时要下垂两臂,不息行气,此即所谓不被火伤的功法。采用面向南方(南方在五行属火)下蹲的蹲踞姿势,两手从屈膝的两膝之中伸入,握住两足掌五趾,让双腿向内弯曲。能通利腰、尾部,使之强健,治疗淋病、遗...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十四、补益门;明;胡文焕第三方·三香丸
...患者气体虚弱,饮食少思,服中九丸后有呕吐、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三钱,即解。此方专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体质虚弱,胃纳不旺,服中九丸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眩、腹痛,及泄泻者,可加此丸三钱同服,即可...
中医古籍;外科十三方考;中编处方篇;明;张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