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注
拼音:qìzhù气注为病证名。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气注候》:“风邪搏于肺气所为也,肺主气,气通行表里,邪乘虚弱,故相搏之,随气游走冲击,痛无定处,故名为气注。”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气针
...又以为害。”又:“若气针微细,一出其针,针孔即闭,风邪不出,故功不及火针。”治疗方法·气针:气针指将少量消毒过的空气,用注射器注入一定的穴位内,利用空气被吸收过程中的刺激,以调整经络功能,而治疗疾病的...
中医学;针灸工具;针灸学;中医治法气疳
...肌肤干燥,鸡皮疙瘩,恶寒发热,常流清涕等。治宜疏散风邪,用止嗽散;继则清热润肺,用阿胶散;日久气虚,则宜益气之剂,如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脾中风
拼音:pízhòngfēng脾中风古病名。即脾脏中风。为风邪中于脾经所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补充腹满、身...
脾风
拼音:pífēng脾风病证名。①为脾受风邪之病。《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素问·玉机真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
中医病证名脾风多涎
拼音:pífēngduōxián脾风多涎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指小儿口涎多,乳汁不下,甚则昏昏多睡。由风邪袭入脾胃所致。治宜调和脾胃,疏风豁痰。用防风散(防风、羚羊角、人参、枳壳、甘草、半夏)。
中医病证名扭法
拼音:niǔfǎ扭法推拿手法名。用手指挟住肌肤,反复扭转,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有排除风邪的作用。本法与揪法相似。
中医学;推拿学;推拿手法名难乳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不及,咽而入腹,则令儿心腹痞满,短气促急,故口不能...
中医病证名目直
...转视,故目直也。”因热者,治宜清肝泻热,用泻青丸;风邪袭络者,宜息风之剂,如钩藤、桑枝、全蝎之类。
中医学;中医症状名;中医眼科学目眩
...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目系,系上属于脑,若腑脏虚,风邪乘虚随目系入于脑,则令脑转而目系急,则目眴而眩也。”目眩的治疗:可根据病因分别选用滋补肝肾、补养气血、平肝熄风、化痰降逆等法治之。
中医学;中医症状名;中医眼科学;中医诊断学;问诊;眼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