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病治阳
...、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或少腹疼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弱,针灸在选用中极、阴陵泉等穴的基础上,配灸脾俞、肾俞、神阙、关元,以健脾温肾,助阳利水。疾病的症状在阴经,可取阳经穴...
中医学;中医治则;中医治疗学;中医治法;阴阳学说肾阳虚衰
拼音:shènyángxūshuāi肾阳虚衰病证名。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指肾阳虚严重者。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萎,五更泄泻,精神萎靡,动则气喘,癃闭或夜尿频数,脉沉弱等。治宜温补命火。
中医病证名瀼泄
...肾泄的别名。《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肾泄,即五更泄。一名晨泄,又名瀼泄。”详见肾泄条。
气泻
...医学专业词典]概述:气泻为病证名。指气机郁滞所致的泄泻,包括七情过极所致者。气泻的病因病机:《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泄泻;内伤泄泻脾泄
...íxiè脾泄病名。又名脾泻。指饮食或寒湿伤脾,引致脾虚泄泻。《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湿化乃见,善注泄。”《难经·五十七难》:“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丹溪心法·泄泻》指出:“老人奉养...
中医病名脾肾阳虚
...怠、面色㿠白、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大便溏泄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水鼓胀满,舌质淡嫩、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中医学;中医病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火不生金
...低,出现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五更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均属火不生土的病变。
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刮肠
拼音:guācháng刮肠病名。①即直肠泻,泄泻频繁,食物穿肠而过之证。《杂病广要·泄泻》:“日夜频并,饭食直过者,名曰刮肠。又《灵枢》所谓洞泄,《仓公传》迥风,皆此证也。”详见直肠泻条。②粪便排出粘稠物,似从...
中医病名肠泻
拼音:chángxiè肠泻病证名。因脾脏阴寒留滞所致泄泻、腹痛、肠鸣之证。《医林绳墨·泄泻》:“肠泻则疼,或腹痛肠鸣,痛一阵而泻一阵也。此由脾气不利,阴寒留滞。宜以升提其气,又兼温而养之。”参见泄泻、脾泻条。
中医病证名火生土
...火助脾胃腐熟水谷的作用,故肾阳衰、命门火不足会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的病证。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五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