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卷第三叙例凡针灸穴,并根据铜人经,及黄帝三部针灸经参定,各随经络编次,复撮其疗病要穴,分门开具,又禁忌报针法,附于卷末,庶临病易于讨论。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三叙例;宋;由政府组织编写治宜
卷第四治法人生天地中,随气受病,医之治病,从气所宜,统论之,阴阳殊化,有东南西北之异气,内经所谓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又曰∶东方之民治宜...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平治
卷第四治法昔人概举万病,亦颇有不治自愈者,盖欲药石无妄投,针灸无妄用,使五脏安平,不相干扰,无恋卷怆囊之伪为也。姑摭一二证之,肝脉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心脉搏坚而长,舌卷不能言,其而散者,...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逆从
卷第四治法病有小大,则以感于邪者。有浅有深,治有逆从,则以达于理者,有正有权,盖微者逆之,逆者正治,此理之正也,甚者从之。从者反治,此理之权也。假有疾势未亟,要在折其气而排去之,惟能知治寒以热,治热以...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下
卷第四治法昔人论治疗,每以实实虚虚为戒。诚能察此,即可下不可下之理,岂不较然,大抵可下之法,当以里实为先,谓如伤寒之病,其满三日者,下之而愈,为病在里故也。又大法秋宜下,亦人气在里也。故经曰中满者泻之...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渍浴
卷第四治法渍浴法。所以宣通形表,散发邪气,盖邪之伤人,初在肌表,当以汗解,若人肌肉坚浓,腠理致密,有难取汗者,则服药不能外发,须借汤浴,疏其汗孔,宣导外邪,乃可以汗,内经所谓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是也,...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祝由
卷第四治法上古移精变气,祝由而已。盖其俗淳,其性朴,其病微,至诚不二,推病由而祝之,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气可变也,其或舍信悫为疑惑,指祝由为无益之术,而精气不纯。邪毒深蓄,虽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异...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熨引
卷第四治法因药之性,资火之神,由皮肤而行血脉,使郁者散,屈者伸,则熨引为力多矣,引取舒伸之义,以熨能然,《血气形志论》曰∶病生于筋,治以熨引。《玉机真藏论》曰∶痹不仁肿痛,可汤熨及火灸刺之。盖病生于筋...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宋;由政府组织编写中统论
卷第三十四中门论曰盛夏炎热,人多冒涉路途,热毒易伤,微者客于阳经,令人呕逆头眩,心神懊闷,汗出恶寒,身热发渴,实时不治,乃至热气伏留经络,岁久不除,遇热即发,俗号暑气。甚者热毒入内,与五脏相并,客邪炽...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三十四中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霍乱统论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论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因风冷或饮食伤胃,致中焦不和,则正气不守,而邪得以干,挥霍之间,便致撩乱,故名霍乱。盖清浊相干于肠胃之间,心痛则吐,腹痛则利,甚者吐利俱发,其不吐...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三十八霍乱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