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黄
拼音:wǔsèhuáng注解:五色黄为病证名。黄疸二十八候之一。由脾热引起身黄。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若脾更移热于它脏,则于身面、眼目、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面色青,脉亦青;如脾...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内科学;黄疸二十八候;黄疸四炭阿胶汤
...炒珠)、山药(炒黄)、陈皮、石莲。主治:阴虚之体患五色痢。临床应用:五色痢:鄂渚余某之甥,患痢两月余矣,憔悴不堪,夜不成寐,渴饮不食,脉数苔无,取观所下之痢,五色杂见。丰曰:此五色痢也,乃凶症耳。石顽...
中医学;方剂学;方剂五气
...气:1.五种气味;2.五运之气;3.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4.五色之气;5.土气;6.五味所化之气。五种气味·五气:五气指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
中医学;五行学说如意花
...,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广西中药志》记载的五色梅之别名。别名:龙船花、臭金凤、五色花、如意花。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LantanacamaraL.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多栽培于庭园,在南方有野生。性味:苦,...
中医学;中药学;中药材;中药中毒;消肿解毒;祛风止痒阿胶梅连丸
...焙)赤芍药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用法用量:上药研末,入阿胶研匀,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昼夜五六服。注意:服药期间,忌...
中医学;方剂学;方剂淳于意
...年70余,无子,愿将术尽授之,更传秘藏之《脉书》、《五色诊》、《奇咳术》、《上下经》、《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事之三年许,为人治病,多良效。精于望、闻、问、切四...
中医学;中医学家;西汉时期;人物百科;针灸学水胀
...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矣。所以凡治水鼓者,必当以血气为主,而养阴利湿,是诚善矣。”《辨...
古籍;书籍;中医学;医史文献;战国时期;医经著作;中医病证名肉绝
...不得泄。凡肉应足太阴,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气尽,则肉先死。”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德流气薄
...合之谓。《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成瓘《篛园日札》卷八:“若其生物之本源,经言在天为德,在地为气。夫天亦何尝无气,地亦何尝无德,经分属之,亦互文见义耳。”又...
德
拼音:dé德①天道,谓物得之以生者。指四时气候以及日光、雨露等自然界的正常变化。《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参见“德流气薄”。②修养有得于心。见“德全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