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方的总结
...顽麻木硬等症,未成者能消,已成者速溃。据编者临床上的应用,对瘰结核(勿论梅毒性、结核性),疤骨流痰,杨梅、下疳,疟疾、哮喘、痔核、管等症,均有相当疗效,是祖国极早流行民间的一种化学疗法。并可用作外用丹...
中医古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明;张觉人论喘(附哮)
...有下焦肝肾久受寒湿,渐逼命火上越,肺气不能下纳者。其他自觉气少下陷,呼吸不足、不利,而不见喘促低昂、抬肩撼胸外形者,或禀赋不足,或脾胃有湿,或大病初愈,或过泄伤气,不可枚举,然病因大略如此,但有微甚而...
中医古籍;读医随笔;卷三证治类;清;周学海喘
...只谬刺肺俞。不必谬刺他穴。惟按肺俞不酸疼者。然后点其他穴也。治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灸巨虚上廉。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穴气户云门天府神门治腹痛喘暴满。穴昆仑治咳逆。...
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十四针灸门;明;朱梓补泻雪心歌
...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循摩针用三飞法(循摩。旧本HT。声按道家演法必从泥丸宫运祖气HT的一声HT声是也针家不用此法。故易之。三飞法见下)气至出针...
中医古籍;针灸逢源;卷三群书汇粹;清;李学川第一节·小伤寒
...症。既然身不发热,似乎不能称做伤寒?不过,摆在眼前的虽是“小病”,但也可能发展到“大病”。所以何廉臣先生在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中曾提出∶“冒风,即鼻伤风也。病患每视为微疾,多不服药,不避风寒,不慎饮食;必...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七章·伤寒本证;清;俞根;徐荣斋精品古籍《难经》全本阅读
...并作《八十一问》。《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中文字最少的一部经典,其内容又多源自《内经》。《难经》把《内经》很多理论变成了具体的实用性极强的方法,如脉诊法、配穴法等。“针灸学的教学多重视六十一难之后的内容...
中医古籍;东汉以前;秦越人总论
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型。叶天士温热论是论述温病证治的名著,创立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的根据,并指出温病的传变模式有顺传与逆传二种∶顺传由卫而气而营而血,逐步传入;逆传由卫分直入营分...
中医古籍;温热论;清;叶桂(二)谈中药的变通使用
第四卷附录中药的资源,相当丰富,中药的品种,相当繁多。我国疆域广大,过去由于交通的不便,尽管是甲地易得之品,往往乙地又有一时不济现象。再则,有些药材,本身就是很稀少的东西。所以古代医家,便想出种种解决...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四卷附录;明;李中梓3.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证候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苔白浓欲黄。左右寸脉皆洪实异常,两尺则按之不实,其数八至。大便干燥,小便赤涩。诊断此证前因医者欲治其喘,屡次用...
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八)妇女科;清;张锡纯第二节·伤寒兼湿
...利湿之正法。湿热治肺。寒湿治脾。先生独得之新传也。其他脘痞便溏之用苓桂术甘汤。吞酸形寒之用苓姜术桂汤。误攻寒湿成痞、变单腹胀之用真武汤加减。寒湿郁结伤阳、鸠聚为痛之用白通汤加味。酒客三焦皆闭、胸满不饥...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清;俞根;徐荣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