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型。叶天士温热论是论述温病证治的名著,创立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的根据,并指出温病的传变模式有顺传与逆传二种∶顺传由卫而气而营而血,逐步传入;逆传由卫分直入营分...
中医古籍;温热论;清;叶桂三、色诊
...行者,浊气已退,故病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
中医古籍;内经知要;卷上;宋;李中梓论治
...益之。脓胀作痛者。针之。脓出反痛者。虚也。补之。瘀腐蚀痛者。去之。秽气触痛者。和之。风寒逼痛者。温散之。随症施之。其痛自止。不必拘拘于乳、没也。又疮疡不可不痛。不痛为胃气虚极也。不治。不可大痛。兼烦闷...
中医古籍;外科大成;卷一论症治;清;祁坤(二)谈中药的变通使用
第四卷附录中药的资源,相当丰富,中药的品种,相当繁多。我国疆域广大,过去由于交通的不便,尽管是甲地易得之品,往往乙地又有一时不济现象。再则,有些药材,本身就是很稀少的东西。所以古代医家,便想出种种解决...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四卷附录;明;李中梓凡例
...出例。或原论中始及未经注过宜附之后者。则曰附后例。其他如温病坏病及病。宜用刺另立治法。各分其篇于后者。又诸汤方宜附之后者。皆如上例也。六经篇中惟中寒病为真阴证。不入上例。止以重圈记之。其真阴寒证。宜用...
中医古籍;伤寒论辩证广注;清;汪琥读书须剔错处
...。烈按∶东垣乃医贤中翘楚,尚有舛惜《内经》之处,况其他书哉!读书者岂可苟焉从事哉,故引此以为一鉴。
中医古籍;吴医汇讲;卷二;清;唐大烈十一、香港脚门
...。〔解说〕屈一脚,脚趾尽力向上翘;另一脚放在屈脚腿的膝头中间,放松身心,行气使气至足,从两足跟向下出气。然后,一手推膝头向下落于地,另一手向后按地,努力同时行动,左右交换做同样的动作各十四次,可祛除膝...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七、痰饮门
...痰饮了。小结∶痰饮是人体内水液停积,输化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前人将散在胃肠者称为痰饮,饮流胁下者称为悬饮,淫溢四肢肌肉者称为溢饮,支撑胸肺者称为支饮。痰饮多因肺失宣降,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饮...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第十六节·产后伤寒
...与妊娠同”。但按之实际,不是这样简单;由于产后伤寒的辨证论治,是一最复杂、最细致的任务,应加倍详审。王士雄说∶“产后暴感发热,可以鼻塞验之。苟胎前伏邪,娩后陡发者,惟舌苔颇有可凭;或浓白而腻,或黄腻黄...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清;俞根;徐荣斋古文钱
卷六古铜,焦赤,有毒,治目中瘴瘀、腐蚀坏肉、妇人横逆产、五淋多用。非特为有锡也,此说非是。今但取景王时大泉五十及宝货,秦半两,汉荚钱、大小五铢,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宋四铢、二铢,及梁四柱,北齐常平五...
中医古籍;本草衍义;卷六;宋;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