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性要旨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药平降,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甘苦寒泻血热。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六)用药用方辨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如仲景治表虚,制桂枝汤方,桂枝味辛热,发散、助阳、体轻,本乎天者亲上,故桂枝为君,芍药、甘草佐之。〔如〕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制小建中〔汤〕方,芍药为君,桂枝、甘草佐之...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七)去〔脏腑〕之火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药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大肠火,石膏泻胃火。柴胡泻三焦火,〔须用〕黄芩佐之;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胆经亦然。黄柏泻膀胱火,又曰...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八)各经引用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太阳经,羌活;在下者黄柏,小肠、膀胱也。少阳经,柴胡;在下者青皮,胆、三焦也。阳明经,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肠也。太阴经,白芍药,脾、肺也。少阴经,知母,心、肾也。厥...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九)五味所用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苦以〔泻〕之,甘以缓之〔及〕发之,详其所〔宜〕用〔之〕,酸以收之,辛以散之,咸以软之,淡以渗之。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用药各定分两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药之〔于证〕,所主停者,〔则〕各等分〔也〕。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一)药性生熟〔用〕法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黄连、黄芩、知母、黄柏,〔治〕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酒炒之,借酒力上升也。咽之下,脐之上〔者〕,〔须〕酒洗之;在下者,生用。凡熟〔升〕生〔降〕也。大黄须煨,恐寒伤胃气;至于乌...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二)药用根梢法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凡根〔之〕在上者,中半以上,气脉上行,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下行,入土者为梢。当知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经曰∶根升梢降。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四)七神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六)咀药味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古之用药治病,择净口嚼,水煮服之,谓之咀。后人则用刀桶内〔细〕锉,以竹筛齐之。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