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用药各定分两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药之〔于证〕,所主停者,〔则〕各等分〔也〕。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一)药性生熟〔用〕法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黄连、黄芩、知母、黄柏,〔治〕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酒炒之,借酒力上升也。咽之下,脐之上〔者〕,〔须〕酒洗之;在下者,生用。凡熟〔升〕生〔降〕也。大黄须煨,恐寒伤胃气;至于乌...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二)药用根梢法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凡根〔之〕在上者,中半以上,气脉上行,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下行,入土者为梢。当知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经曰∶根升梢降。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四)七神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六)咀药味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古之用药治病,择净口嚼,水煮服之,谓之咀。后人则用刀桶内〔细〕锉,以竹筛齐之。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十七)〔药类法象〕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药有气味浓薄,升降浮沉补泻主治之法,各各不同,今详录之,及拣择制度修合之法,俱列于后。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续添〕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巴豆〕性〔热〕味苦,气薄味浓,体重而沉降,阴也。其用有三∶导气消积一也。去脏腑停寒二也。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三也。〔又云〕∶辛,〔阳〕,去胃中寒〔积〕。白〔僵〕蚕〔性微温〕...
中医古籍;医学启源;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金;张元素诊虚实法、诊寒热法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俱入治法)
中医古籍;医学纲目;卷之二·阴阳脏腑部;明;楼英产后发热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大全》〕人参汤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盗汗。人参当归(等分)上为末,以猪腰子一具,去脂膜切小片子,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葱白二条,煮米熟,取清汁一盏。入药末二钱,煎至八分。不拘时温服。...
中医古籍;医学纲目;卷之五·阴阳脏腑部;明;楼英疟胀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秋深久疟,胸中无物,又无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谓疟气入腹,宜苍术汤主之。苍术(四两)草乌头(一钱)杏仁(三十个)上为粗末,起作一服,水三升,煎至一半,均作三服,一日服尽。
中医古籍;医学纲目;卷之六·阴阳脏腑部;明;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