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散风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寒,无毒。入肺经。通毛窍,达肌肤,透瘾疹,痒能除。发汗开鬼门,下水洁净腑。水萍轻浮,入肺经发汗,气化及州都,因而利水。水萍,发汗力比麻黄,下水功同通草,苟非大实大...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二)清散风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微苦,性寒。入肺,脾、肝诸经。散风去湿,解热止痛,感冒鼻塞,用之可通。此即一般杨柳之芽,须尚未飞花者为佳。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二)清散风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肺、肾二经。枸杞、桑白皮为使,去蒂。散风清热,明目平肝。头痛眩晕,耳鸣心烦。血脉欠利,风阳上干。令发不白,耐老驻颜。饮水益寿,郦有菊潭。野生苦薏,解...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忌见火。发汗解表,和中利湿。暑期感冒,无汗发热。腹痛吐利,阳为阴遏。治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以致头疼、发热、烦躁、口渴。吐泻者宜用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肺二经。解暑辟浊,化湿快膈。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郁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若阴虚火旺,胃热作呕,法当戒用。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利湿解热。袭受暑湿,脘闷蒸热。得汗不解,午后加炽,肢体酸沉,溲少便涩。此物具通达宣利之能,故可分利湿热,清达表邪,缠绵之患,用之有益。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四)解肌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甘、性平,无毒。入肝经。散郁火,解肌热。生津液,止消渴。头痛干呕,泄泻下痢。生用能堕胎,蒸熟化酒毒。迹其治验,皆在阳明一经。止痢者,升举之功;散郁者,火郁则发之义也。东...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六)治发作有时之寒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温。入胃经。破瘴疠之疟,消痰食之愆。气猛而浊,故前人以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象比之。疟不由于岚瘴,气不实,邪不盛者并忌。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六)治发作有时之寒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苦,性寒,有毒。入肝经。酒炒透。疗痰饮有灵,截疟疾必效。常山去老痰积饮,为疟家要药。必须好酒久炒令透,不尔使人吐也。常山猛烈,施之强壮者多效。若稍稍挟虚,不可轻入。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清热除瘟,消痈解毒。净咽喉,治龈舌。风温温毒,火丹疮疖。可宽膨胀,能疗痢血。取用其藤,通经入络。饮用其叶,祛暑止渴。禀春气以生,性极中和,故无禁忌。乃清...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