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儿中风诸方
卷第八十三夫小儿中风者。由气血未足。肌肤嫩弱。若将养乖宜。寒温失度。腠理虚开。则为风所中也治小儿中风。筋脉拘急。项强。腰背硬。手足搐搦。发歇不定。羚羊角散方。羚羊角屑防风(去芦头)麻黄(去根节)黄芩桂...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三;宋;王怀隐;陈昭遇收采按时月
总论草木根梢,收采惟宜秋末、春初。春初则津润始萌,未充枝叶;秋末则气汁下降,悉归本根。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迟,尤尽善也。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
中医古籍;本草蒙筌;总论;明;陈嘉谟(一)植物药
第四卷外治味辛、性偏温。可生毛发,宜窨冻疮。此叶有功于皮毛,发落者,用之沐头,可以新生。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四卷外治;明;李中梓鹅蛋壳
卷九禽部急救方∶痈疽无头,用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敷,立出脓血,妙。
中医古籍;本草纲目拾遗;卷九禽部;清;赵学敏血竭
木部香木类血竭pq87.bmp色赤入营。功可行瘀止痛。性收敛口。力能和血生肌。性平润而甘咸。入心肝之血分。(血竭亦树脂也。色纯赤。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血分。行瘀活血。是其所长。至若止痛生肌者。以血活则痛止。...
中医古籍;本草便读;木部香木类;清;张秉成川芎
卷二草部上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肝经,上行头角,引清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久服令人暴亡。白芷为使,畏黄连,小者名抚芎,主开郁。按∶川芎入肝经,能补血矣,何云暴亡?以其气升阳,其味辛散...
中医古籍;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二草部上;明;李士材川芎
卷二主治指掌川芎,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
中医古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二主治指掌;元;李东垣治发令光软方第二
卷第四《如意方》软发术∶沐头竟,以酒更濯,日一,发即软。又方∶新生乌鸡子三枚,先作五升麻沸汤,出扬之令温,破鸡子悉纳汤中,搅令和,复煮令又云∶光发术∶捣大麻子蒸令熟,以汁润发,令发不断生光泽,大良。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四;日本;丹波康赖治小儿身黄方第百十五
卷第二十五《病源论》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儿皆体黄,谓之胎疸。《千金方》治小儿身黄方∶捣土瓜根汁五合服之。又方∶麦青汁服之。又方∶捣韭根汁,滴儿鼻口,大豆许。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二十五;日本;丹波康赖小儿始哺法
卷第八十二凡小儿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粥饮。如乳酪浓薄。以大豆粒多与咽。频枣面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二;宋;王怀隐;陈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