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治验三则
...胃升降失常为标。治疗以清热化湿,升结除痞治其标,用三仁汤化裁,药用杏仁10g、白蔻仁9g、薏苡仁20g、云茯苓12g、川厚朴9g、制半夏9g、竹茹12g、黄连3g、枳壳10g、陈皮10g、砂仁6g、生甘草6g、竹叶9g、滑石12g、生姜9g。水煎服...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B期张淑君:痹证的治疗与预防
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外邪侵袭肌肤、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致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活动受限、屈伸不利为特征的一类慢性病症。痹证病程较长,且易复发难愈。近年来,用针药并用...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痛痹治验1则
...平生所学,唯有医道,自幼熟读岐黄叔和之典籍,长于“痹证”之顽疾,辨证施治,屡获奇效。痹证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3期健脾滋肝肾治痉病
...、三诊时症状都减轻,三诊时加杏仁、北蔻仁、苡仁乃取三仁汤之意以调畅三焦气机,20剂善后。作者:秦丽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级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浅刺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浅刺法在痹证不同阶段的应用。1浅刺法的应用浅刺法有很多种,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的毛刺、杨刺、浮刺、半刺等均属这一范畴。现代广泛应用的梅花针、皮内针等也是由此...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三仁汤治疗湿热盗汗30例疗效观察
...。本篇所论述的盗汗属湿热所致,自1997年来,笔者运用三仁汤治疗湿热盗汗3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45~70岁,其中男13例,女1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4期;中医中药补益肝肾法在治疗痹症中的应用
...补益肝肾法,再配合其他治痹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疗效。痹证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由于病因比较复杂,病程较长,迁延不愈,而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正气,治愈率低,且容易复发,治疗起来颇为棘手。由于痹证是由肌肉...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2期【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组成】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白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枣仁得六升,内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集注】罗谦辅曰:经云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删补名医方论辨治精液不液化
...,内蕴精室,气化失司。治宜清化湿热,方选茵陈蒿汤、三仁汤、龙胆泻肝汤加减。 络脉瘀阻证见精液稠厚不化,阴部、睾丸等少腹憋闷刺痛。腰膝酸软或面色晦暗,舌质暗,有瘀斑,脉细涩。此为气滞血瘀,或“久病入血”...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香薷治暑湿感冒有良效
...弦。证属暑湿感冒,湿邪困脾。当解表,清利湿邪,方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方药:杏仁15克,白豆蔻6克(后下),广藿香15克(后下),佩兰15克(后下),荆芥15克,苍术10克,薏苡仁20克,厚朴15克,竹叶15克,甘草3克,法半夏...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