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下)
图1图2 张仲景《伤寒论》以四时阴阳为大纲通论全书,首先表现在一日或一年四时分上。 寅申春夏阳仪和秋冬阴仪分 张仲景紧抓四时阴阳之理,以四时阴阳为据展开了《伤寒论》的论述。 《素问·阴阳应象...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伤寒杂病论》编纂思维方法浅析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以中药方剂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后世医家树立圭臬,故此书被誉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既是一本以汤方为主治疗疾病的书,其内容又涵盖了临床上繁复芜杂外感热病和杂病。...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学经典悟仲景释伤寒
记《伤寒论》研究专家李心机教授拜读李心机教授的《伤寒论》研究专著,每一次都给了笔者许多的收获和感触。近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已连续为他出版了三部《伤寒论》研究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伤寒论通释》、...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如何区分温病与伤寒
外感病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包括中风、伤寒、温病等在内。伤寒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别。广义伤寒包括了一切外感疾病,有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狭义伤寒专指太阳病伤寒证,下文所论“伤寒为狭义“伤寒。 ...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伤寒”知几何(上)
...中医;但又常遇困惑,时感对中医真知者甚少。单“伤寒二字的疑惑就久而未解。笔者通过反复临床,反复研读胡希恕先生遗著,窥其指明《伤寒论》是独特的、不同于《内经》的医学体系,方渐有所悟,方知其困惑是因不...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如何学习《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医学习辨证施治较有系统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学习中医,必须要读《伤寒论》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但是究竟如何阅读才好?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仅供初学《伤寒论》者的参考吧...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伤寒论》源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大医精诚网一.《伤寒论》作者及其生平《伤寒论》作者张机,字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少时随同郡张伯祖习歧黄技,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著名医家,与华陀并称于世。因...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马家驹谢培凤谈《伤寒论》六经非《内经》六经
正确理解伤寒论的六经,是解读伤寒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方的基础。有许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是根据《素问·热论》关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以及“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等...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肥达氏反应对伤寒的诊断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0-6115(2004)06-0555-01 伤寒的血清学诊自Widal氏建立的肥达氏反应,迄今仍然是临床诊断伤寒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近年来,随着轻症和亚临床病例增多,肥达氏反应的阳性率有下降趋势。故对...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6期;其他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伤寒、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至其病之所受,则皆在于足经而兼及于手经。乃今之论寒温者,恒谓伤寒入足经不入手经,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夫人之手足十二经原相贯通,谓伤寒入足经不入手经者,...
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