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胃腑)117方
...一合和冷水五合搅和令消,顿服之,日三,热定即止。104五石汤,主胃间热热病后不除烦闷口中干渴方:寒水石、消石、赤石脂、龙骨、牡蛎、甘草、黄芩、栝楼根(各五分)、知母、桂心、石膏(各三分)、大黄(二分)。右十二味〔...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脾脏下、热痢七)103方
...利加蒲黄一两,依方消息之,无不得效也,(胡洽云旧有五石赤石脂白石英钟乳矾石井禹余粮各四两常以二月合之)。2下痢热诸治不差方:乌梅(一升)。黄连(二斤金色者)。右二味末之,蜜和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夜二,神妙。3...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谈诗说药
...药在体内宣泄。在晋代及南北朝,人们喜欢服一种称为“五石散”的丹药,服后常要“行药”,这种风气一直流传到唐、宋。如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偶因行药到村前”,陆游诗“村西行药到村东”。中药中很多是...
中医中药;中医文化以史为鉴治未病
...您有病,四十岁就会眉毛脱落,眉落半年就会死。假如服五石汤可以避免。王仲宣嫌他的话逆耳,不服汤药。过了三天,仲景见王仲宣,问他说:“服汤药没有?仲宣回答说:“已经服用了。仲景说:“面色证候根本就...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桔梗谣》、汉医与《古书医言》
...据的学者,吉益东洞以此断定中国医学走向穷途,就在于五石汤之类一出,服食家便起而代替了医学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之辈,妄尊信之混于医,从此而后,正去邪来,论高术卑,医道绝灭,二千有余年于此”。说到这...
中医中药;中医文化炼丹术的兴衰
...药,首先是三国时期何晏大将军(曹操的义子)带头服用“五石散”,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在社会上“服石”之风盛行。由于“五石散”中主要成份为砷制剂,服后混身发热,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脱,所以社会上就又流行...
中医中药;中医文化六法通治四十二类病
...;橡皮腿:加柴胡,外用凤仙花根熬水泡腿;硬皮病:加乌头丸9g。 3补虚化瘀理气法 3.1主治 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阿迪森病。 3.2常用药物 党参、鸡血藤、生黄芪、桑寄生、菟丝子、炒五灵脂、...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1期恰谈:药与毒的历史和文化
...零特别指出的乌头之药而为方术家特选的兴奋剂和春药,五石散之为士大夫文人热衷的长生药等等,那就是社会发展之下文明的异化和弊端了。《药毒一家》侧重毒药在中国的历史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而最后结论则在对现代人...
中医中药;中医文化葫芦文化漫谈
...食、盛鸣虫等。“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这是庄子在《逍遥游》中记述的惠子的话。意思是大瓠用来盛水浆,...
中医中药;中医文化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针胃脘,补之。 关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 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丸、泻脾丸,针灸胃管,泻之。 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丸...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