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散风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平。入肺、胃二经。忌枣、蜜、犬、雉肉。通中发汗,头疼风湿总蠲除。利便开关,香港脚奔豚通解散。专攻喉痹,亦可安胎。伤寒寒热皆宜,面目浮肿亦治。葱味最辛,肺之药也。故...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一)温散风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热,无毒。入肺、胃二经。生能发表,熟可温中。开胃有奇功。止呕为圣剂。气胀腹疼俱妙,痰凝血滞皆良。刮下姜皮,胀家必用。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霍乱等一切卒暴...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一)温散风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三经。助阳散寒,温经通脉。达营卫,和表里。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理心腹之痛。搜关节之痹。直行兼为奔豚之向导。本经疏证云∶“和营、通阳、利水、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一)温散风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温,无毒。入心、小肠二经。恶黄、山茱萸。畏滑石。反藜芦。风寒湿痹,头痛鼻塞。下气破痰,头面游风。百节拘挛,齿痛目泪。味辛,性温,禀升阳之气,而为风剂,辛香开窍,故...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二)清散风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肺、脾二经。解肌发汗,头疼与寒热同除。下气清烦,满闷与温并妙。疫气瘴气,皆可用也。痢疾疟疾,无不宜之。外用治口舌生疮,煮汁救喉痹不语。豆经蒸窨,能...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二)清散风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寒,无毒。入肺经。通毛窍,达肌肤,透瘾疹,痒能除。发汗开鬼门,下水洁净腑。水萍轻浮,入肺经发汗,气化及州都,因而利水。水萍,发汗力比麻黄,下水功同通草,苟非大实大...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二)清散风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微苦,性寒。入肺,脾、肝诸经。散风去湿,解热止痛,感冒鼻塞,用之可通。此即一般杨柳之芽,须尚未飞花者为佳。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散)威灵仙
原例(次序略经更定)通行经络辛咸温属木,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行气祛风破积,治风湿痰饮诸病性极快利,积不痊者服之有效,然大走真气耗血,用宜详慎。
中医古籍;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通行经络;清;姚澜(散)升麻
原例(次序略经更定)手阳明大肠见脾散。
中医古籍;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手阳明大肠;清;姚澜(散)桔梗
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阳明胃见肺散。
中医古籍;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阳明胃;清;姚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