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不振
拼音:xīnyángbùzhèn英文:heart-Yangdeficienc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devitalizationofheartya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心阳不振同心阳虚,是指心阳虚弱,鼓动无力,温煦失职,心动失常,心神失养,并虚寒内生的...
中医学;中医证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心阴不足
拼音:xīnyīnbùzú英文:insufficiencyofheart-YI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insufficiencyofheartyi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心阴不足即心阴虚。指心阴亏损,濡养不足,心动失常,心神失养,并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心阴...
中医学;中医证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心肝血虚
拼音:xīngānxuèxū英文:heart-liverblooddeficienc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blooddeficiencyofheartandliv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心肝血虚为证候名。心肝血液亏虚,神志、头目、筋脉、爪甲均失于濡养的病理变化。症...
中医学;中医证名;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中医基础理论精气夺
拼音:jīngqìduó英文:consumptionofvitalessenc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精气夺是指精气不足而导致虚证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邪气盛
拼音:xiéqìshèng英文:excessofpathogenicq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邪气盛是指邪气壅盛于体内而导致实证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里实
拼音:lǐshí英文:interiorexces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概述:里实为病机,又称内实。指外邪入里化热,结于胃肠而阳明腑实,或体内寒凝、气滞、血瘀、食滞、虫积、停痰、留饮等,邪盛而正未虚的病...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中医病机阳虚生寒
拼音:yángxūshēnghán英文:coldmanifestationduetoyang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阳虚生寒是指阳虚则温煦作用减退,人体产热不足,难以温煦全身而出现寒象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阴阳学说阳极似阴
拼音:yángjísìyīn英文:extremeyangwithyinmanifest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阳极似阴是指内热极盛,阳气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因而格阴于外的病理变化,其本质是真热假寒。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表热里寒
拼音:biǎorèlǐhán英文:superficiesheatwithinteriorcol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表热里寒为证候名,是指表有热而里有寒的病理变化。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外邪。症见发热无汗、头痛咳嗽、大便溏泄、小便清...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中医证名表寒里热
拼音:biǎohánlǐrè英文:superficiescoldwithinteriorhea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表寒里热为证候名,是指表有寒而里有热的病理变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中医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