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珠子突出
卷第一百六论曰人因风热痰饮,攻渍腑脏,阴阳不和,肝气蕴积,热毒之气,上冲于目,使目睛疼痛,甚者突出,治宜先服寒药,以泻肝气,然后调治,勿求卒效,惟渐治之,仍须微针,引出恶汁也。治眼睛突起。桔梗汤方桔梗...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宋;由政府组织编写浴儿法
卷第一百六十七凡新生儿浴法。猪胆一枚,投汤中,令儿终身不患疮疥,汤中勿添生水,浴讫断脐。新生儿三日浴法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锉)上三味,以水八升,煮二十沸,去滓浴之,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疡,一方,煎成去...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七;宋;由政府组织编写阴黄
卷第六十黄胆门论曰阴黄者面色黄。头痛不发热。不欲闻人声。此由阳伏于阴。邪热沉潜。散于肌肉。身黄如橘。故谓之阴黄。昔人有说下之后。身目发黄者。当于寒涩中求之。此其类也。治阴黄。不欲闻人言。小便不利。秦艽...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六十黄胆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耳内生疮
卷第一百一十五论曰足少阴为肾之经,经虚则风热邪气乘之,与津液相搏,故耳内生疮,世俗治耳疮,多以敷渗塞耳等药,以谓邪气出外,专为外医,殊不知服药以治肾经之为善也。治耳内生疮,菖蒲汤方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五;宋;由政府组织编写小儿吐血
卷第一百七十九论曰小儿阳气盛壮,上焦有热。伏于肝心二脏。播流脉中,血得热则妄行。下入胃中,胃受之则胀满,与气俱上冲击,故令吐血。治小儿心肺热吐血。黄连饮方黄连(去须一两)豉(二百粒)上二味,将黄连粗捣...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宋;由政府组织编写治久疟诸方
...桐子大。以绯帛裹一丸。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系之。如患多时者。生姜汤下一丸。又方。熊胆五灵脂恒山(锉)野鸡粪(雄者各半分)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黑豆大。正发时。以冷水下一丸。又方。虾蟆(大者...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二;宋;王怀隐;陈昭遇小儿鼻衄
卷第一百七十九论曰小儿体本挟热,舍于经络,血脉扬溢。则为鼻衄,盖血与气,循行经脉。通于腑脏,邪热乘血,血得热则妄行。随气上益,出于鼻者,为鼻衄。血虚受热,散漫失度,出于七窍者,为大衄。治小儿中热积惊,...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宋;由政府组织编写熨烙
卷第一百一十三论曰血气得温则宣流,得寒则凝泣,肝藏血,上注于目,若肝经虚寒,则目多昏暗泪出之候,古方用温熨之法,盖欲发散血气,使之宣流尔,若翳膜顽浓,熨法所不能去者,又宜烙之。熨烙法治目赤肿,贴熨地黄...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三;宋;由政府组织编写肺消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论曰内经谓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夫病必有传,传有顺逆,传其所生者顺,顺则易治,传其所胜者逆也,逆则难已,心火受邪传之于肺是为逆,盖寒随心火,内铄金精,肺脏销铄,气无所...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四十八肺脏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久衄
卷第七十鼻衄门论曰肝脏血,肺主气,今气与血俱热,故气溢则血妄行而为鼻衄。衄久不瘥,则面色不荣,目昏眩冒。治鼻久衄不止。桑根白皮丸方桑根白皮(炙锉)山栀子(去皮壳)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羌活(去芦头...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七十鼻衄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