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现代解读
...理论体系的融合。为此我们选择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包括伤寒论与温病)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融合为突破口,成功地实现了二者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顺利完成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一书。本书的用意并不止于此,旨在找到跨越时空...
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非典型伤寒早期漏诊2例分析
【关键词】非典型伤寒赴利比里亚中国第六批维和医疗分队诊治2例恶性疟疾合并非典型伤寒患者,均在抗疟治疗2周后才予以确诊。为分析其漏诊原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7岁,利比里亚居民,以不规则发热3天就诊。以...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3期附子用之不慎亦伤阳
《伤寒杂病论》中用附子共有39方,以“枚作为计量单位的有34方,最少者用1枚,最多者用3枚。经实物考察折算,1枚附子约5克,可知仲景用附子量当在5~15克之间,用量不及则无济于病,太过则损伤阳气。然为医皆知附子温...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5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护理管理
【摘要】总结5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对高热患者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结合拔罐治疗,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宣教,加强护理管理,经治疗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均治...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外感
《伤寒论》第38条: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run(目+闰),此为逆也。其误用常有过汗亡阳之虞,后果十分严重,故现...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
...医又称之为“古中医派”,这个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为清末伤寒大家郑钦安,自其《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问世以来,这个学派就渐成体系,传人有卢铸之、吴佩衡、范中林、祝味菊等各以扶阳学术特点临证而...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耐药质粒pRST98在不同种属肠道杆菌间的接合及表达
...道杆菌;接合传递;耐药标志 【摘要】 目的 研究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在不同种属肠道杆菌间(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互相接合传递的规律及表达。方法 以3株携带不相容性C群(IncC)pRST98的伤寒...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检验医学《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药配伍规律刍议
...的一大创举,其科学价值极高,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典型寒热并用方剂,进行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之分析,从中审悟仲景治疗各种寒...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中西结合治疗短缩伤寒患者高热期初探
临床伤寒患者高热期一般5~7天,体温常为39℃~40℃。为避免患者虚脱,传统治疗主张不宜用大量退热药物,而用物理降温法降温,对激素的使用则更为谨慎。如此伤寒高热期患者体温往往不能降得理想,大多在38.8℃~39℃之间...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再论《伤寒论》第28条——兼答孟琳升老师
...活化裁,病机中心论是根本》,是文提到我曾经撰写的《伤寒论第28条解析》一文,现就孟老师的疑问以及我的一些困惑简单陈述如下: 首先,诚如孟老师所言,《伤寒论》中张仲景应用“服……汤”的句型(包括类似句型...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